想象中的园博园,没有幽蓝的湖水,也没有娴雅苍翠的青山,更没有俏丽轻盈的客船和环湖缠绵的小路。
我以为它不过就是一片大棚的花架,盆栽的各种扭曲的植物长在人造的建筑里罢了。殊不知,它是如此婉转大气,静如处子般藏一片诗意在曲曲折折、廊檐幽径的初冬里,让人觉得离开就是对它的背叛。
想象力的贫乏,全是因为自己的脚力太过于懈怠,对身边天赐的美景居然错过良久。幸得今日,怡然前往。
我跟英斓,初见园博园门前层层叠叠各色的菊花,已开始雀跃。远见几个山头连绵起伏,间卧宁静的湖泊,我知道,今天来对了地方,注定会有一个不经意间倏然惊喜的下午。
趁冬日暖阳正艳,我们沿石阶逐级而下。
一下午,我们都沿着幽蓝的湖水逛逛拍拍,如画的景致是成全美丽心情的底板。似乎我们不是来看风景的,只是拍照而已。或许,这也是许多人的通病呢,风景再好,也只有入得自己眼中的那些,才算是风景了。千方百计把自己框进风景里,不论风景是红的叶,绿的树,惊动的山泉亦或斜飞的小鸟。只管把自己框进去。
框进去再说。
没有摄影师,我们就是彼此的御用。没有灯光师,我们就借着阳光快乐地傻笑。彼此成全也彼此挤兑。
同一个景致,把我拍完,你再去。挤眉弄眼,翘臀曲腰,飞跃状,莞尔状,沉思状,忧伤状,全然不顾别人的侧目,是赞许还是其它。陌生人组成的社会真好。
英斓特地选了一条伞状的鲜艳红裙,搭配黑色小袄,红唇妖冶。我则玫红大衣,里面衬黑色短裙。我们不约而同选择了红黑系列,这种辨识度极高和反差极大的色彩,不是因为刻意,而是我们都不愿浪费这天生的美景,想自觉留下惊艳了。
在这明亮的冬日下午,我们如跳动的音符,一路肆意奔放。
在一处背后有桥,湖上有船,岸上有红叶垂柳的亭边,我们流连了许久。湖水太清澈,以至看不见游鱼。是水清则无鱼么,还是鱼藏进了水底,让我们看不见?或许,都有。
岸边的银杏,因为泛黄的叶片,平添了许多动人心魄的魅力。那独具一格貌似倒三角形的形状,肉墩墩厚实的质感,偶尔倏然飘落到肩头,有铺天盖地的浪漫袭来。
这里的水,灵动。湖面漾起的细碎波纹,岸边悬崖上飞溅的瀑布,小溪边叮咚作响的流泉,无一不在诉说水的情韵。
最喜有细碎红叶的枫树,在萧瑟的冬天,寒水透着冷意里,唯独那树树浓烈的红,带给人无一言说的活力和激情。
我们在铺满红、黄落叶的草地上,旋转,旋转……旁若无人地笑,走,晒太阳,打望……
时间就在我们的旋转中过去了,也在我们晒太阳,打望中过去了,竟让人全然不觉。
順山势,依山而建的古朴建筑,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有石梯如脐带,折上拐下,温润的连接着脚下的水与背后的山,让它们水乳交融。
我到过一些古朴的建筑,最大不过故宫。但故宫是平面的,宏大壮阔,一大片。走进去,视力所及的地方,永远只有眼前的细枝末节,难以从高处或远处形成整体的印象。而这里不同,从远处,湖的对面或者石桥上,就可以望见它的依山生长的容颜。及至走进,抚摸它的廊杆,感受它的气息,竟甘愿沉迷其中,忘返。
这古朴与停泊的小舟,岸边慵懒的凉椅,让我无端地生出,如若星星闪烁的夏夜,有冰凉透沁的啤酒,三五友人,枕着细微的的水声,让它迷迷蒙蒙舟自横,管它天荒地老,地老天荒!
如果不曾去过重庆园博园,或许难以把它与北京的颐和园相媲美。因为它没有颐和园那么厚重的文化底蕴,人走进去,感觉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少了浮想联翩的支点,也少了放飞思想,延伸和挖掘灵魂的余地。
如果单从自然景观看,园博园山环抱着湖,湖依偎着山,山水相依,林树参差,亭台楼阁处飞檐峭壁,与颐和园等其它园林相比,情韵也差不了多少了。
如果不曾去到重庆园博园,我们不会拿它与西湖相媲美。但只要去过,就会发现,它的湖光山色,与西湖有过之而无不及。西湖仅仅是西湖,而这里,集合了21个国家和地区30多个城市及国内外80多个国家的经典园林景观。它的丰富和多彩,让人愧疚也让人赞叹。
出得园博园的大门,一群飞鸟从我们的头顶叽叽喳喳地掠过,我们望着它们的样子出神。相视一笑,说,如果可以,情愿做这里的一只小鸟,整日守护着园博园,无忧地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