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为何已是五年,倾听能力还这么差?

复学第一课。

说实话,走进教室,看着那一双双没有活力的眼睛,你很容易被负面情绪干扰。

假期里一部分同学学得很多。可真有一部分同学学得很少。

开学以后,要的是带领孩子走进语文的世界,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表达的奥秘。

今天上的是《白鹭》,这很多同学已经背过了。

课堂上,以启发孩子阅读思考为主。

不打开书,我来考考你。

课文围绕哪一句话来写。哪一句话与之呼应。全文的中心词是哪一个?

打来语文书,课文从哪些方便表现白鹭的精巧?是怎么表现的?

外在美体现在哪?

内在美(六到八段)如何概括意思?第六段,都有哪些命名?这些命名有怎样的结构?哪个最好?为什么?

那么,第七段要怎么命名,才对称,第八段呢?

作者如何表现内外美?你有什么发现?(分段写,每段从不同的角度写)

还有呢?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哪个句子。画下来。把什么比作什么。接着呢?泽洋告诉我们阅读答题的妙招大家要记下来。

画了吗?一起读!怎么笔记?写“比喻。”接着写把什么比作什么。最后,用红笔写下这五个字“生动形象地”,接着写“表现了白鹭的美”,表达了作业对白鹭的喜爱之情。

我在让大家写的时候更具体,包括板书,重复,走到下面看同学们写。

就算这样细致,仍有不少同学跟不上。

是我们的孩子笨?还是我们的孩子被忽略了哪些关键习惯,关键能力的培养?或者说,我还需要手把手地抄到黑板上?

我这节课想要培养的主要能力是思考,表达。我是这样做的吗?是的。

我要训练的关键知识点有三:

1.如何给六到八段命名?不用出现谁,因为主角只有一个;字数一样,结构一样。

2.体会修辞对表现特点,表达情感的作用。规范表达修辞手法的作用。

3.渗透寓情于物的写法。结构,框架,表达。

目标是明确的,落实是细致的。到感觉时间还是不够用。比如,本课的修辞不止一个。但是没办法,只能这样抓住一个点,学细致了。透还够不上,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要通过反复让大部分同学都掌握。

五年级上册,重要知识点是什么?框架,表达,修辞,语言。

比较遗憾的还有,少了咬文嚼字的环节。少了默写或听写的环节。

可以改进的地方是更巧妙的设计,更环环相扣的知识训练,更有激情或有趣的课堂引导。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