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里栓子最亲的是爷爷,爷爷最疼的也是栓子。
栓子他妈在栓子小时候经常念叨老头对家里两个孩子不公平,过年分压岁钱的时候尤其明显。
栓子的是十块,小孙女的是五块,后来小孙女长大了也是这样。
栓子从小懂事,知道家里困难就从来不太敢对家里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
唯一一次是学校要求非要买一本厚重的语文工具书。因为书很昂贵,栓子给书包上了封皮,旧报纸是爷爷给的。
有一年爷爷自己去天津打工,临走之前问栓子说最亲谁?
栓子说是爷爷,他又问为什么不是你爹娘,栓子想了一下说我和爷爷一起睡觉。
老头儿乐得合不拢嘴地去了天津,临走前留给栓子一个泡面袋子,袋子用细黑毛线绑着口儿,有点沉。
爷爷坐车离开后栓子打开袋子发现是钱。很多毛票挤在一起浮在袋子上面,底下是一柱一柱的钢镚,但是拢共只有几十块,约莫是没人查过。这些钱花到了哪里,只有栓子知道,但是太久了也就忘了。
二
栓子上初中不在家住了,爷爷一个人住在东屋。东屋有个天窗,春夏秋冬都敞着,但是只进来过两种东西,一样是清晨的光,另一样是鸡打鸣的声音。
有时候闲不住出去打份零工,说好听些是也是消磨日子。
路过栓子上学的地方的时候老头子不敢进去,因为学校里面太大了,可能会出不来,他怕丢栓子的人。
三
栓子考上县里的最好的高中的时候全家人都很开心,一方面可以继续上学,另一方面听说学校的学费很低,栓子他家还支付的起。
老头子在一边没说话,后来他问栓子说是不是还得住校?
栓子说肯定啊,不明白老头子什么意思。
自此以后爷爷就一个人睡了,睡觉之前一支烟、一两东街灌的散酒。
晃眼之间栓子高三了,很多人觉得高三很苦很累。栓子不这么认为,毕竟你是在上学而不是在工地上做事,已经很庆幸了。
百日誓师以后日子还算是冬天吧,栓子中午很少去食堂吃饭了,省出来时间做卷子。
又一次回家和爷爷聊天说到这些东西,栓子自然知道他不是很懂这些,但是他知道爷爷老了唠会磕儿也没什么不好。
栓子正常上课,到了中午还在自习就听见教学楼下他爷在喊他。老头子从未进过教室。栓子出去之后拿回来三个夹着猪脸肉的油酥火烧,火烧冬天里热的烫手。
就这样隔三差五的就来一次,有时候猪肉有时候牛肉,栓子心想还不如不告诉他教学楼在哪个地方。
老头乐此不疲,他舍不得吃这样好的东西,可能一辈子也没放肆吃过这种东西。栓子的确确定这一点,老头子只敢给孙子这样花钱,也只愿意这样。
他老是对外人说自己的钱就是给孙子花的,爷亲孙儿,是正根儿,只有栓子知道这些。
四
栓子上大学了,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半年回一次家,有时候也会想家,想爷爷,每次到这时候就会给家里打电话。
爷爷给栓子充过一次话费,电话号他记在床头的墙上,墙上还有的是栓子从小到大留下的各种痕迹。每次充值都是到营业点充,栓子好几次告诉他自己在手机上充就好了,现在不流行去营业点了,老头子不答应。
有次五一抽出时间回家,爷爷很开心的拉着孙子说话,说自己的身体还好,只是不怎么抽烟了,有时候一天想不起来也就算了,但是睡觉前还会喝点酒,听会儿唱戏机里面的戏。
临走的时候给了栓子400块钱说是零花钱,栓子不要。
他说200是你的,另外两百是你妹妹的,不过栓子手里的是整钱,妹妹那份是十块五块的,拗不过老头的栓子拿着钱心里很不是滋味儿。
几个星期后,老头子离开了,这一次不是去天津,也不是去别的地方,没有留下什么袋子,栓子哭的很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