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的学校是隔周回家一次的,她不回来的周末,我们就会早早做好准备去看她,在校门口隔着学校的大门匆匆相见,又在保安的催促下依依惜别。一年不到,芽学校的保安不仅认识了芽,也认识了我。
5月20 日,周末,芽按照学校的计划不能回家,我也因为学生备考学考,周末被排了课,我们只能在电话里互诉相思之情。
整个上午,芽就躲在美术教室里修改她的语文汇报作业,《我与地坛》PPT。大概是工作进入了尾声,她打电话来,一边向我展示劳动成果,一边吐槽自己的“苦逼”周末。“游戏都不能打了唉。”她幽幽地说。
我一边赞叹她PPT的精美,一边恭喜她获得了自我成长的机会。她又叹了口气,我们几乎同时说出了:“想回家了!?”
哑然失笑。
她突然说,“妈妈,有人约我一起打游戏呢,你别问我是谁啊?”
我说,“是我认识的吧,只是为什么约游戏呢,可以约出来玩啊?”
“妈妈,我有一条朋友圈把你屏蔽了。”
“你是怕我生气呢,还是怕我难过?是干不好的事了吗?”
“呵呵,就是五一假期的时候游戏玩得有点嗨了,不小心升了级,很开心,忍不住发个圈分享,又怕你有想法。”她解释。
我偷偷笑了,她五一假期的一举一动其实都在我的眼皮底下,我只是不发表意见罢了。假期的头一晚芽主动提出陪我回娘家,还准备了小礼物给即将参加中考的表妹。假期第一天,她主动陪外公外婆一起去苍南碗窑游玩,她的“用心孝顺”,是为了换取后面几天的“自由游戏”。“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这也权当是责任意识吧。
自从芽念了高中,她常常能以己度人。她深深想念我的时候,就会顾全我也会想念我的阿妈。她给我准备每一份节日小惊喜的时候,也会提醒我为外婆准备一份。她在外公外婆面前表现出来的乖巧顺从,恰恰也弥补了我长期不能承欢父母膝下的遗憾。
芽也不是第一次在朋友圈屏蔽我,但她第一次在屏蔽我若干天之后主动和我解释了这件事。她发朋友圈时会照顾到我的情绪,既顾全了自主发展的心理诉求,又兼顾了他人感受,这也算是一种成熟的独立吧。
我们聊了PPT的修改方案,聊了她室友结伴出游的计划,聊了她周末邀请好朋友到家里玩的设想,还聊了她的小易老师每每给她投的食,美术老师给她提供了“加班”教室……零零碎碎的事情听起来似乎无足轻重,但又对她无比重要。美好的事和别人对她的好,是需要重重地惦记的。
我们日常的聊天总是这样开头:“妈妈,我跟你讲哈”,然后絮絮叨叨地讲了一堆类似于操场里开了什么野花,隔壁幼儿园小朋友今天做了什么活动,食堂添了什么新菜品,某某同学提醒了她做值日等事情,最后,她会以“妈妈,其实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就是想让你知道我一切都很好呢”来结束对话。石头经常笑话我们总是煲没有营养的电话粥,但芽会反驳:没美好的事情就是和喜欢的人聊电话,哪怕什么话也没有说。这大概是石头永远也不会懂的“真知灼见”。
我们的“电话粥”也在见证芽的成长与自立。从入学初的“有空就聊”,到后来的“一天三聊”,再到后来的“有事才聊”和“睡前聊”。主动打电话的都是她,但她打电话从满足自己的需要慢慢蜕变成了她来满足我的需要。这不仅是芽的独立,更是她的懂事。
都说,亲子关系是一种渐行渐远的修行,我想,从空间视角看,真没错。但心的距离,可以因为彼此的体认而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