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沙白走了,很多人都是从25号才刷到她的视频,然而谁也没想到,刷到时,也便是这个美好的姑娘,永远与世诀别的时刻。
国人上一次更直观地围观“预告”式死亡,还是2018年台湾人傅达仁。但是当时傅达仁已经85岁,有妻有子陪伴。看起来了无遗憾,大家也觉得他的选择不算突兀。
王小波说:我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来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参透人世间真谛的不只有王小波,还有买了瑞士单程车票的上海女孩沙白。
沙白出生在典型的上海中产家庭。父亲是上海某高中的特级数学教师,出了很多年高考试卷。家里拆迁,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有五套房子。一家人有文化,有钱,也有爱。父母对沙白的人生没什么要求,只要幸福快乐就好。
但沙白从小就极度自律,有主见。她规定自己写完作业才能回家。她会自己安排好什么时候学钢琴、学画画,然后通知父母找老师。
她学了一口流利的英文,又自学了西班牙语、法语和意大利语。之后,她去美国、新加坡读书,工作。后来回了国,转行当托福老师,自己创业开工作室。第一年就赚了180万。妥妥一个金字塔尖的精英大女主。
如此精彩的前半生,她却在43岁的年纪,毅然选择放下自己的千万身价,远赴瑞士寻求安乐死,勇敢得令人钦佩,也令人心疼。
不了解红斑狼疮,也不知道原来每次发作都是重创。以前有个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女主轻舞飞扬就是死于这个病。所以得了这个病,总给人一种病态浪漫的虚假美感。
再知道红斑狼疮,就是香港明星周海媚。她于2023年12月不幸病逝于家中,终年57。
沙白女士是上海人,20年前就发病了。按她自己的说法,她治疗过,好转过,为了不因药而肥选择了不会发胖的药。多年来高白瘦应该是她对美的认知,接受不了自己变成胖子。
她从20岁起罹患红斑狼疮,到今年为止已经发病7次,就在大家祝福她加油治疗的时候,这次最严重,导致了肾衰竭。她对于自己的生命的最后一程,已做好了选择。
数周前,她在视频中说“每周需要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我不愿过这样没有质量的日子,所以,我选择自己还美丽的时候去瑞士告别这个世界。”大家都懂了,单程瑞士,有去无回,为了让自己能在生命还没完全溃烂的时候终止。
她的认知让她做出这样的选择。她不换肾,是因为红斑狼疮已经攻击全身脏器,就算换了也不保险,还有可能出问题。她说她的身体状态已经到了六七十岁人的地步。
她任性地给了自己一个提前离开的结局,在她认为还能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面对78岁的父亲再陪他一年的请求,沙白笑着说“不”。
她看似做了和这个世界告别的充分准备,选择带着一个朋友送的项链,一个朋友写的书(其中的双生灵魂指的就是她。)hu还有爸爸买的围巾。看得出来她还是依依不舍的,只是不愿面对病重的身体。
很显然沙白是义无反顾的走上这条路,她还透露自己带着三样东西一起上路。其中一个是最好朋友送给自己的挂坠、还有沙白很喜欢的一本书(其中的双生灵魂指的就是她。)以及沙白父亲送给她的一条围巾。在网友看来,这三样东西也代表着沙白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友情、亲情以及精神世界!当然,其实还有第四样:尊严。
不过沙白其实也有自己的遗愿,她的遗愿也让网友十分泪目。沙白在最后几期视频中和父亲一起吃着晚饭,告诉父亲:待会等我没了,以后一定要花钞票去做种植牙。答应我的,不要只讲不做。
据悉,沙白的父亲今年已经78岁了,牙齿只剩下几颗了,沙白一直希望父亲去做种植牙,但父亲答应了却不去做。这也成为了沙白唯一的心愿。
沙白和父亲不是传统的父女关系,她和父亲会互相说对不起、我爱你,毫不吝啬自己的表达,直到她离世前也一直在和爸爸互相说我爱你,她说和父亲之间就像灵魂伴侣一样。父亲是唯一陪在她身边的人,她从来没发过和妈妈的合照,是因为母女两人感情破裂了,沙白没有说具体原因,但她承认两人都有问题。
在选择生,却有太多不确定和选择瑞士一切尽在掌握里,她选择了后者。她说她更在乎的是生存的质量而不是长度。她带父亲陪她一起去瑞士度过最后的人生时光,不是对父亲“残 忍”,而是流程需要。亲人必须知情且同意。
很多人觉得沙白自私,抛下年迈的父母一个人安乐死,却不知道她离开是为了解脱自己,也为了解脱家人。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是自由的,却也惦念着家人。
我想说的也是沙白用生命给我们带来的最核心的一个思考:什么是生命的质量。
她是一个直接知道自己“死期”的人,这样反倒是一种幸运。活着的时候拥有不羁,死的时候却按部就班。这就让她有充分的逻辑和足够的步骤来总结她的“哲学”。
她是一个bisexual也就是双性恋,她大方坦言自己这一生最爱的一个人是一个女生,但却是暗恋,那位女生还把她写进了自己的书里。
少数群体在这个社会并没有太多立场,她在生命最后几天还在珍藏这份美好的感情。
她对自己的过去做了总结,觉得这一生过得很好。她对于父亲赞不绝口,对母亲一言难尽。得知红斑狼疮源于母亲的基因,她是生气的。因为明明是母亲把疾病带给了她,却多年来认为她带来了很多麻烦。她和自己的妈妈也有不愉快的关系,在最后的时间里她和自己的心理医生还在谈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
原生家庭的不幸好多人都有,作为一个即将离开的人,她用一句话给了大家一个解决的方案:“这个对生命的觉知,要比你生命是完美的其实更重要。”
“觉知”是心理学里一个重要的概念,很多人一生都处在痛苦和拧巴之中,对一些关系、一些事不能释怀,感到迷茫无措,其实是内心对这个关系、这件事没有自我的觉知,说白了,就是没有彻底明白到底怎么回事,想不明白,只能自我内耗。
谈到死亡,作为一个比谁都更明确何时何地奔赴死亡的人,沙白坦坦荡荡和大家谈论死亡,并且一点一滴呈现死前最后几天的状态和心境,分享和父亲道别的种种场景......
我想这就是她想表达的死亡的意义——让你更珍惜活着的每一天。真的,在生死面前,你会发现很多平时觉得天大的事都是庸俗且愚蠢的小勾当。
她微笑着告别的时候,能共情的人惊叹于她的勇敢和决心;不能共情的人觉得她的行事风格成就了她的人生也毁了她的人生。
虽然我们不能说人只有真的面临死亡的时候才能大彻大悟,但至少沙白的出现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一个巨大的现实主义故事,她让我们知道活着的时候应该在意些什么。
很多人也在经历病痛,也希望有沙白这样的幸运,有自主选择生死的权利,可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并没有这个自由,选择生不自由,选择死也不自由。那么在从生到死的过程的质量,就更显得珍贵了。
愿每个人都能明白生死之外无大事,活得好,先从自己好开始,珍惜身体,珍惜时间,珍惜情感。如果不能自由选择死,至少死的时候也能像沙白这样漂漂亮亮,坦坦荡荡,轻轻松松,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