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别开心能够跟着金星老师学习“重新定义创业学习”的半天课程,让我对自己目前遇到的学习瓶颈有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
金星老师在刚刚开始提到的学习能力反思1.0的三个问题就一下子把我拉入对目前学习现状的深入思考。
“1、如果给你的学习能力打分,你觉得是多少分?”
在这个反思1.0中,我自己给自己打了个70分,因为我觉得自己在学习方面还是蛮积极的,理解能力也还算是不错的。
“2、你平时都靠什么渠道来学习?”
过去一年,我学习的渠道有以下几类:
a. 主要通过混沌的线上研习社、创新学院、创新商学院和线下的各类成长营来学习思维模型和。
b. 除了在混沌的学习之外,有时候还会在得到学习王煜全老师的科技创新课和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课,还会在樊登听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书。
c. 除了以上2个较为固定的学习方式之外,平时会通过看书、朋友交流、同行交流、关注时事和行业动态新闻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外自从加入每日一更群之后就开始每天坚持做输出。
“3、你认为,质量真的够高吗?有什么大的改善空间?”
我初步认为学习的质量还可以,但不够高,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这是我对自己的第一层反思,接着当金星老师继续分享了王兴、张一鸣、Elon Musk的学习方式(如下三图)。
在看完这三个案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大咖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咖不是浪得虚名的,而是他们也是在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获得这么大的成就,比起他们的学习能力,自己的学习能力真的有点弱爆了,于是我重新给自己的学习能力打了个30分。
今天金星老师分享了IP0(Input-Process-Output)学习模型,让我得以重新梳理自己的学习方式。
首先,信息输入部分(Input)的追问。
1、你每天都在学习哪些东西?你平时的时间精力是怎么分配的?你的时间用的够好吗?
2、你真的善用所有的学习渠道吗?
3、你现在的学习内容质量可以大幅提升吗?
关于这几个问题,我前面也提到了我每天学习的东西,但是对于平时时间和精力的分配方面,我是做得不够好的。这体现在几点,一是常常觉得时间不够用,但是一天忙下来好像收获也不是特别的多;二是对每天的时间规划不够细致,有时候会懒于规划时间,使得时间使用效率不高;三是在学习的时候不够投入,有时候经常因为时间安排不足,会在上班路上听课,但这好像为了完成自己的学习时长去听课打卡一样,并没有就听课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方面,我需要对自己的时间做更详细的规划,学习并利用番茄学习法对自己的规划进行更合理的安排,并且要对时间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反馈。为了保持学习的投入度,每天要从抽离至少1个小时出来进行阅读或者听课,期间尽量屏蔽一切外界干扰以保持专注、投入。
除了从阅读、高水平的交流、市场上学习之外,我缺少对业务复盘的练习,通常只是和同事、朋友之间就某些业务进行交流,但是这些交流都是对于表面问题的讨论,没有进行真正的业务复盘的深度思考和记录,这方面我需要好好加强的。
在学习内容获取方面,我目前的获取渠道还是比较局限,而且没有定期的更新阅读源,这个需要在今后的计划上要加上的。
其次,信息处理部分(Process)的追问:
1、你有不断追问事物本质的习惯吗?
2、你有学过思维模型吗?掌握了多少个?
3、面对难题,你是否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
对于这部分的问题,我是喜欢追问事物本质的人,也学过不少的思维模型,但是真正掌握的能够熟练运用的并不多,还是需要多加练习,最重要的问题是我还没有打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思考框架,这是个看起来不紧急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必须认真地按照不同的维度来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了。
最后,信息输出(Output)部分的追问:
1、你现在都在用哪些输出方式?
2、你的学习深度真的足够吗?
3、你是如何进行学习实践的?
目前主要的输出方式是和朋友交流、在工作中做一些尝试,最近加入每日一更群后开始让自己以文字的方式进行输出。加入每日一更群,确实是挺大的一个挑战,我就是太缺乏输出了,所以每到自己真正站到台上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输出能力实在是太弱了,而每天的文字输出是非常好的一个开始,虽然每天写500字非常痛苦,但经过两个多月的坚持后,发现自己还是有很大收获的,第一个收获就是发现自己之前写的东西实在是太烂了,第二个收获就是自己慢慢开始深入去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了,第三个收获就是有那么多的高手在一起输出,每天都能够学习到很多宝贵的知识,也让自己更有动力坚持下去了。目前来说,我的学习深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的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去复盘,运用思维模型对自己的工作、生活进行更多的落地实践,然后整理出一些学习心得和周围的人去分享,并且要学会如何让别人能够理解且能够运用。只有能够交付到给他人,我们才算真正掌握了一个思维模型。
学习不易,且学且精进,让我们继续在学习的路上奔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