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乘坐大巴外出参加活动。
一上车,就看见车门口的右手边,摆着多肉植物,因为地方有限,用的削空的竹筒做花盆。
再往里走,又看见两盆绿植。
司机的座驾后面,也放了着一盆绿植。
第一排座位前,也是绿意盎然。
一辆大巴这样的装饰,我可是第一次看见。
一上车就开始惊呼:呀,这师傅还真懂生活。
后面的老师陆续上车,也发现了这个景观,也纷纷发出感叹。
这可以是一辆网红大巴。
是的,只要心中有风景,哪里都是好风景。
大巴车难免要开长途,长途漫漫,司机给自己营造一方舒适静谧的所在,那得是心里多么丰盈的人才能做出来的事情呢?
心中有诗,哪里都是远方。
02
远方可以是物理距离,但更多的时候是心理距离,是行动与心理的映衬。
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每天揣着建设城市的美好梦想上班,在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中,看到高楼平地起的欣慰,也算到达了远方。
对于超市售货员来说,每天把商品摆得整整齐齐,或者错落有致,那也是一种远方。
对于清洁工来说,将道路打扫得一尘不染,就是看得见的远方。
对于学生来说,解出一道难题,那是用思维触摸到的远方。
对于医生来说,看见病人在自己的医术调理下,恢复健康,那是一种很有境界的远方。
不同的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远方。
03
对于老师而言,每天面对同样的一群学生,一样的教材,每天都处于繁琐却又需要细致的状态,哪里是远方呢?
老师的远方,可以是课堂上某个学生提出的问题,那是思维开化的远方。比如,学生问:比例尺的定义里只有比,没有比例啊?
老师的远方,可以是课间和某个学生的聊天,解开心结,那是师生互相润泽的远方。比如,和一位女孩子聊最近的烦闷,换一条赛道后,豁然开朗。
老师的远方,可以是读到一段和自己很映衬的话,那是和大师对话的远方。比如,读到刘亮程的文章《我活得太严肃,忘了对一朵花微笑》,光题目就可以让我思考一个星期。
老师的远方,可以是学生的一点点进步,那是教育提点的远方。比如,我宣布——书写不工整的作业,我不予批阅。于是,会看到某文将已经写好的作业,重新写了一遍。
老师的远方,可以是一次教学研讨会上,获得某项智慧的开启。比如,课的情景引入,用“0010元”这四个数,用皮球当小数点,踢到哪里就用那个价格买走商品。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引起数的大小变化。
老师的远方,可以是在一个共同体里,彼此滋养,互相促进,获得成长方式的转变。比如,谷里课程里推出的写作营、啃读营活动,只要沉浸投入,就会产生迷恋:读着,写着,成长着。
老师的远方,也可以是一个下午茶,一次漫步,一次美食,一次书法练习,一次骑行……
只有老师心中丰盈,才会有诗意存在。
这样的诗意,对学生而言,是最好的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