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冠军不只存在在赛场上,在生活里,你也要活得像个冠军。
不管是做女儿、母亲、妻子、朋友,你都要尽可能做好这份工作。”
这是网球名将李娜的教练卡洛斯对她说的话。
这次,世界冠军李娜以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身份出现在镜头前,同样做到了冠军水平。
年初拍了开年催泪短片《三分钟》的陈可辛感动了无数人,这次他出新作,让李娜饰演自己,视频在单条微博的播放量,就有近800万。
“演技爆棚”的李娜背后,是一段工作、生活与情感中不能承受之重的深沉回响。
1
以前觉得打球特别难
现在发现原来生活更难
15岁拿到全国冠军,职业生涯两次大满贯,她是所有人眼中顽强桀骜的网球名将,更是媒体头疼的采访对象。
短片中,李娜脱下网球服,换上时装裙,没有在媒体面前的强硬,彻底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她妆容精致,出现在一个餐厅,好像在找人。
落座,开始玩弄手机。一抬头,看到对面的人出现。
错愕、感动、喜悦、柔弱,所有复杂的情绪一瞬间都写在脸上。
她整理好情绪,云淡风轻地问候:
“你好吗?”
那个与她年龄相仿的男人深情回应:“你这些年,过得还好吗?跟我讲讲吧。”
“除了网球我还能干什么啊。”
离开球场的李娜,谈起网球,好像已是局外人,她聊起自己的生活。
“我结婚了。”
“打了12年网球,02年我退役,进入大学,你肯定想不到,我选的新闻系吧。”
男人轻轻抚摸她的手,说:
“后来你又复出了,你手上的茧子告诉我,你又打了十年球。”
李娜脑海中,出现当年比完赛回家的场面。
她背着重重的包,小跑着爬上熟悉的楼梯,轻轻推开房门。
迎来的却是满屋花圈,和一张遗像。
餐厅里,坐在对面的那个人,是“爸爸”。
李娜向他缓缓地倾诉:
“我04年复出,又回到了球场,终于成为了我一直想成为的职业球员。”
“2013年澳网球赛,我两次倒在球场上,错失大满贯冠军。没有人知道,后来我一个人待在更衣室,大哭了一场。”
崩溃的时候,李娜想起多年前的一段对话。
“爸,我为什么打网球?打网球让我的腿变粗了,没有人把我当女孩子,是不是你打羽毛球没拿冠军,所以让我帮你拿?”
“娜娜,长大了你就会明白的。”
“娜娜,爸爸走了之后,每天都很想你。16岁那年,我听到过你说,关于你的梦想。”
20年前,李娜面庞青涩。面对镜头她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希望能打到职业的前十。”
对面的“父亲”,其实一直见证李娜每一次的挫折和成长。
“你第一次得全国冠军,单飞、退役、结婚生子。”
“你每一次的受伤、动手术。”
“你每一次的流泪。”
“你幽默,你自信。”
“你自卑,你愤怒。”
“爸爸都看到了。”
“之前老外都叫你Na Li,现在他们都叫你李娜,这个名字是爸爸给你起的,现在全世界都能听见。”
李娜收起眼泪,对父亲倾诉自己的疑惑。
“以前觉得打球特别难,现在觉得原来生活更难。”
父亲说,“以前比赛的时候,别人能看见你的努力,现在可能你的努力别人看不见,但没关系,因为你是在为自己绽放。”
“这么多年,爸爸一直在听、在看,你努力走自己的路而不去做别人,爸爸为你骄傲。”
回到现实,只有李娜一人。
晃过神,她的丈夫姜山带着孩子,如约按时到来。
一家人拥抱过后,李娜望向远方,嘴角上扬,眼角含泪。
2
父亲去世一年后
李娜圆了他的冠军梦
李娜的每一次情绪的转换,不输专业演员。但亮眼的表现,更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李娜开始体育之路,也是因为父亲。
李娜的父亲是羽毛球运动员,但因时代原因限制,没能实现自己的冠军梦想。
“我一直在暗自揣测,爸爸对我的投入,是否含有对自己少年时代壮志难酬的补偿。”
2005年10月11日,李娜参加十运会网球女团决赛 / 视觉中国
除了体育,生活中的父亲对李娜好像没有过苛刻要求。
4岁那年,亲戚夸李娜手指修长适合弹琴,父亲就排除万难,请南京的朋友帮忙带了一台钢琴回来。
李娜不怎么练,妈妈不时催促。
倒是忙前忙后的父亲开明得多,从不勉强李娜。
“喜欢就好”,他说。
后来开始打羽毛球,钢琴就没有再练,父亲又默默把琴卖掉了。
2006年7月15日,李娜参加联合会杯网球赛世界组附加赛 / 视觉中国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的投入似乎不计成本。
李娜开始网球训练,因为损耗大,经常要换专业装备;少年宫的陪练也要收钱,一小时5块,在那个年代的价格不算低。
父亲毫不犹豫地说:“打。”
家人的节衣缩食,李娜都不太知道,只是在父亲的保护下只管安心练球。
“小升初”考试前,李娜面临是专心升学还是继续打球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初,大多数家长对运动员这条路并不抱期望。
但父亲还是拍板,坚持让李娜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
直到李娜14岁时,父亲病重。
为比赛进行密集筹备训练的李娜曾在武昌见了父亲一面,她知道父亲病了,但不知道他已经病得那么重。
父亲在自己意识还清醒时,亲自给教练余丽桥写了一封信,感谢教练对女儿的栽培和指导,把女儿的未来托付给教练,希望教练多多帮助她,该批评就批评该教育就教育……
这封信余教练留了很长时间,还叮嘱队里的同事“万一李娜家出了什么事情,随时准假” 。
但因为怕影响李娜比赛,父亲告诉家里人,要对李娜隐瞒自己的死讯。
她15岁就拿到了第一个全国冠军,实现了父亲的心愿。
那时,父亲刚刚去世一年。
父亲无法见证自己拿到全国冠军、实现梦想,始终是李娜的遗憾。
父亲给了儿时的李娜极大的自信,父亲的突然离世带给李娜极大打击同时,也让李娜失去了心灵上的守护。
后来妈妈改嫁,即便和继父关系很好,但李娜一直叫他“叔叔”。
她说自己心中只有那一个父亲。
青年训练时期,李娜的教练一直采用的是打压式的方法。因为教练自己家里出了很多状况,所以心情低落,又肩负着李娜父亲临终的嘱托,所以教练对李娜要求格外严格。
将近十年的训练时间里,李娜没有听到过教练一句表扬的话。
李娜剖析过自己的心理:“对自己不够自信、甚至于很自卑的心态。在关键时候,自己拿不出那份自信可以去面对困难。”
那十年,没有父亲的鼓励,李娜一直处在强烈自怨自艾的状态中,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
多年后,新的教练卡洛斯鼓励李娜,才让她敞开心扉。
李娜特意去找到原来的教练,把十多年的心事说了个痛快,解开心结,才找回当初的自信心。
2013年10月04日,北京,2013中国网球公开赛第7日,李娜与教练卡洛斯训练备战 / 视觉中国
“卡洛斯对我影响很大,在那个阶段,其实技术的提高很有限,但我们聊天的过程,就是我对外界放下防备的过程,我愿意去跟他分享自己的经历,包括那些埋在内心最深处的、不愿去想起的回忆。”
父亲没能给的心理支持的角色,几十年后,李娜才在教练卡洛斯那里找回来。
对李娜而言,丈夫姜山也是如此。
“他比我聪明,比我通晓事理,当我遇到烦恼时,他是我唯一能够放下顾忌倾诉心事的人,他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人。
不是每个女孩子都有成为公主的命运。因为爸爸离世早,我一直告诉自己要强大,要能够保护自己和妈妈。
后来大家看到我时,都觉得我是个剽悍到不需要任何保护的女人,只有我自己心里知道,在漫长的青春期,我坚硬的外壳下藏着的那个女孩是多么软弱无力,她是多么羡慕那些父母双全的孩子。只是,我已经回不去了……”
姜山给了我再做回一个孩子的机会,给了我一直想要的安全感。有时候姜山在我身边,我会忽然有种错觉,好像爸爸还在世,还在守护着我一样。”
2014年5月22日,巴黎,2014法国网球公开赛前瞻,李娜训练备战,姜山作伴 / 视觉中国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多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父亲对李娜的影响,不仅仅是体育生涯的指路人,更是一切自信与坚持的来源。
3
父亲做女儿一生的地基
女儿才有自信做自己的冠军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就要先做什么样的人。
一位美国爸爸Ron Alston每天早上都会跟三岁的女儿Aliya进行一场特殊的仪式。
Ron带着女儿在卫生间对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句一句、信心满满地念:
“I am strong.(我很强壮)
I am smart.(我很聪明)
I work hard.(我努力工作/学习)
I am beautiful.(我很漂亮)
I am respectful. (我是有礼貌的)”
小姑娘对着镜子,面带微笑:
“I’m not better than anyone. Nobody’s better than me. I am amazing.I am great.”
“我不比任何人强,我也不比任何人差,我很了不起,我很棒。”
Ron说:“每天,我都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激励她。我非常支持正向强化,当她做的对时会给予她奖励。但这些只是触及表面的做法。
但我觉得我最重要的事情是鼓励她去尝试,帮助她更加自信、更加积极乐观。”
“从你看向刚出世的她的第一眼开始,直到她离开你的家,你一直都在塑造着她,你与她共处、影响她的决定、塑造她的性格、帮助她找到自我——以及享受生活。”
美国著名青少年教育专家梅格米克博士曾说,父亲难以避免地会改变女儿的生活——甚至能够拯救她们。
今年7月,刘国梁的女儿刘宇婕赢得了某高尔夫比赛的冠军。颁奖典礼上,她用全英文发表获奖感言:
“我要感谢我的爸爸,他一直都是我的榜样。”
2018年5月22日,北京,2018乐卡克北京女子精英赛,前国乒主教练刘国梁带女儿刘宇婕参赛 / 视觉中国
冠军父亲,带出了冠军女儿。
这冠军无关外界标准,而在于两人的内心。
在父亲的庇佑下长大的孩子,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不同角色的挑战。
退役后的李娜,变得更漂亮,投身网球教育的同时,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每个生活中的角色里,带着小时候的那股坚毅,坚持着自己的样子。
因为父亲的短短几年陪伴,那个小时候执着于练网球美不美的小女孩,始终记得“做自己,就会好看”这句话。
村上春树说:要自信,只要自信就无所畏惧。
一位称职的父亲,充当的角色不只是家庭的一员,也是女儿的老师。
自信地勇敢做自己,是父亲对女儿最大的期待,也是父亲为女儿做的榜样。
一个真正称职的父亲,不在于肩膀是否宽厚,不在于赚钱能力是否出众,而是在孩子的成长阶段,尽可能早地,就教会她一生都能受用的真理与信念。
“长大了你就会明白,记住,做你自己,就会好看。”
父爱如山,无关时间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