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某个时刻,你沉浸在当下,时间仿佛停滞?
这便是心流体验。心流不仅仅发生在我们做喜欢的事情,只要专注于当下便是心流:
“心流通常发生在我们积极地走出某种困境时,被一个任务牵引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时,而不是发生在享受愉悦的放松时刻。”
在心流体验中,我们是愉快的,宇宙仿佛为我们而存在,时间仿佛停滞,从当下这一时刻而讲,仿佛我们获得了“永生”。
由美国心流理论之父、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创作的《心流:自我进化心理学》,从进化论的观点补充了心流的知识,让我们从积极心理学、进化心理学的观点更好地发展自我。
书中讲到,关于心流发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明确的目标或事件上。类似修行人打坐入定时观呼吸或念经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达到类似的效果。比如专心做一道菜、认真读一本书,或者单单坐在那里看云卷云舒。只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就达到了第一个条件。
第二个条件是洞悉内心的能力。我们可以发现,考研备考的很多人,学得不亦乐乎,总在前进的路上。然而更多的人,是在日复一日的艰苦复习中崩溃,一边大哭一边背书的例子数不胜数。为什么同样是自己的选择,同样在复习,有的人可以这么快乐,有的人却倍感煎熬。
这是因为,心流体验的人,在进行长期任务时,会善于分步走。目标或许很长远,看起来很难达到,但是他们通过设立小目标,可以时刻得到反馈。付出得到了及时的反应,便容易走下去。心流的人善于掌握任务带来的反馈,所以他们不怕进行自我尝试,不怕失败,他们会用自己的方式控制意识,以此快乐地完成要做地事情。
“超越自我意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而且个人还要独立的发展自我,所以只有有毅力或者运气好的少数人才会过上充满心流的日子。”
心流体验是幸福的,书中谈到为什么人们很难幸福,提出了颇有意思的分析。
第一种原因是,人们产生消极想法的可能性总是大于积极想法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情,人民更容易产生消极想法。比如看见一瓶水,想着“还剩半瓶了”比“竟然有半瓶”容易的多。
这可能是因为我们所定义的“好”比较罕见且不太可能发生。如我们希望的“身体好”或许是一点病都不生,有了小灾小难就觉得没达到好的标准,这样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减少负面思维频率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就是选择性地调节期望值,将期望降低。比如一个月不生病,就该认为这个月是“身体好”的,感谢自己的精心留意,下个月继续努力调养身体。
第二种原因是“这种带有悲观的偏见,可能是自适应的”。比如交通事故或火灾等总能引来很多人的注意力,当人们的注意力被它们吸走,就容易忽视平静的、让人满意的事物。而专注于负面事物时思维就会在意识中产生冲突。因此,我们应该注意留意生活中的小美好,尽量不要在负面信息上凑热闹。
最后,希望我们都有美好的心流体验。记住书中所说“你还有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