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家里有读书娃的常常听到的一句话。的确,在中国,无论素质教育搞得多么的轰轰烈烈,高考如何改来改去,分仍是一个学生最看重的东西。
但是,今天我要说的不是试卷上的分,而是我家执行的积分制。对现在推行小学等第制的试卷后,我没有收到娃的一张写着分数的试卷,娃对分数也没有概念,但是,家里推行的那个分数,对他可是意义重大。
在娃的书桌旁的柜子上总是贴着这样一张纸:80、50、60、、120、150、110、90,上面记着一长串毫无规律的数字,而这些就是我家的积分制,其实这就是一个实时的奖惩机制,用分数来优化他的行为,用分数来考核娃的表现、用分数来促进娃的习得。
先看看我家的积分规则2014年第一版:
娃的积分规则
1、 完成每天玩的任务加十分
2、 每认识一个新汉字加三分
3、独立睡觉加三十分
4、做好人好事加十分
5、看一个动画片扣三十分
6、玩十分钟游戏扣十分
7、妈妈陪到娃睡着扣三十分
(最终解释权归为娘滴)2014年6月
这是三年前最初的一个积分规则,想到这个办法是源于娃上小学前的围棋启蒙课。当时娃上了三个月的围棋,还未上学的他懵懵懂懂,他的这位启蒙老师对他的围棋技艺的提高并不算快,但为人谦和亲切,每次上课都会根据表现给娃加分,积累到九十分就可以换取一个小玩具。为何是九十分我忘记了,赚来的几个小玩具也不记得处理到哪里去了,但这个积分制却大大加强了娃对围棋的热爱和兴趣,为他接下来的围棋的学习之路铺下充满信心的种子。
三个月的课很快结束了,但是老师的方法我觉得可以继续利用,于是在家我们也开始了积分制。围棋老师那里的积分只加不减、家里的积分有加有减,做到奖惩有度。首先给了启动分数200分,然后就开始让娃自己赚分了。这个规则是上小学前的6月份制定的,还是小屁孩一个,所以首先要保证他开开心心的玩,好好玩就加分,哪个孩子不喜欢呢?当时为娘的也是心怀急功近利之意、希望娃能多认点字顺利过渡小学,于是第二个加分项目就是认字量。天天妈陪着睡觉多累啊,自己睡觉也加分。除了做好自己,是不是还应该帮别人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做好人好事也加分。而当时娃相对薄弱的环节就是对平板的喜爱,完全禁止我觉得没有必要,通过扣分自然就控制了使用量,让娃也有了赚分的动力。同样,为了显示娘的重要,陪娃睡着这件事当然要大大的扣分了,哈哈。
趁着娃围棋积分的余热没有过,趁着娃年幼无知,为娘的竟然还真把这个积分制贯彻了下来,并一直厚颜无耻的说最终解释权在为娘的手里,而可怜的娃都没怎么反驳过,因为已经被奴役习惯了。
这第一版的规则,我是正式的写出来逐条解释给娃听的。而后面根据娃的情况逐渐改变的,比如现在是一个英语单词加三分、一条成语接龙加十分而不再刻意学习单独的汉字了。
这个规则目前已经在我家推行了三年有余,每天只是记录一个或几个数字而已并不麻烦,因为用脑子记常常忘记,所以,家里就常备一张计分的小破纸,记下各种各样的数字。一段时间下来,娃很守规矩,非常有契约精神,除非分尽粮绝之时,一般不会耍赖。这时,为娘的就会制造机会给娃加分,甚至亲亲为娘的也有的加分,哎,这是不是太没有原则了呢?嘻嘻。
虽然有了大致的规则,其实家里的加分也是非常灵活了,画了一张满意的画、做了一个精美的手工、背过了前一天没背过的课文,只要有进步就会有加分,娃在一次次鼓励中成长,也是享受一次次进步的喜悦。
除了一张常贴在橱柜上的小破纸,家里还有娃的储备粮。一次淘宝买文具时用两块钱买了两本存折,一本是阅读存折、一本是少儿存折,一本专门记录娃看了多少书,一本专门用来记录娃做的好人好事。于是,橱柜上的小破纸成了活期积分、两本存折成了他的积分储备,而这两本折子,特别像外婆买的五年国债,金贵的几乎不去碰它。
有了积分制,娃有了每日的小动力,赚来的分数可以满足他积分制的一些小需求;有了积分制,娃有时也有了小恐慌,赏罚分明让他对扣分也心有余悸。
可是不管怎样,这个制度的执行对他而言还是利大于弊,对娃爸娃妈也轻松了不少,只是要记得每日记录一下,让娃觉得这真真正正是一个长期执行的制度,而不是儿戏。并且我觉得类似这样的规矩要宜早不宜迟,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它能在我家执行多久,孩子慢慢在长大,有些规定大了在来执行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了,最终解释权在谁手里就难讲得很了。
在娃二年级时,同事向我推荐类似种子习惯的记录模式,记录孩子一天所做,那时娃已经有了比较强的民主意识,娃自己不愿意、为娘的也没有坚持,过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一个很不错的形式我家里就夭折了。
所以,条条大路通罗马,哪条更适合自己的娃,娃爸娃妈最清楚,何时出发去罗马,娃爸娃妈最有数。
最近娃的分数又有点高,动动脑筋想想如何给他减掉点,哈哈,我是娃的亲妈吗?此时,我也很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