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上心,去旅行,你会发现,自己“轻”了不少,一个是年轻了不少,一个是心轻了不少,一外一内,当然更多的是心态的变化,因为心被放长放宽最终放大了。
没有读过钱钟书的围城,但却对围城效应蕴含的困惑与无奈恐怕至少得到了我这样年纪或经历方能更加体会到吧。“围城中,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对于长期生活在山里的我来说,自然旅行不会考虑去多山的景点,而是去靠近天空、大海、公园、古城等之类的地方,体验一把热闹的喧嚣,青春的快感;相反,长期居住在沿海边大城市的不管打工一族、小资白领,抑或高管土豪,都想去内陆的山里爬爬山、看看花草树木,享受一份自然的宁静,这也是一种“围城效应”吧。
我更倾向于选择人文旅行,不喜欢纯休闲娱乐的旅行,随兴所至,喜欢就停,多呆多看,不喜欢就直接略过。五一深圳行:第一天,由同学带去热门景点,人山人海,走马观花;第二天,自己漫步在不冷不热,但很有特色的景点,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第三天,去了一趟第一天去的一个景点。出去了一趟,感觉年轻了不少,更多的是心态方面的年轻吧,心被放大放宽了。
旅行,更重要的是带上心,不单纯是一次身体的移动,更重要的是一次心旅。不在于去的景点多与少,也不在于玩的high or low,而在于心有没有跟着上路:倾听路上的花香鸟语,水声物语,车水马龙的回声,路人的观点、思想碰撞。不要为了旅行而旅行,那样会变成一种攀比的压力。
同学说干嘛不考研,这样就能来到深大这个全国最美校园之一学习、生活。旅行结束的时候,我心里有了清晰的答案:不会为了能在最美校园学习、生活而考研,不为了考研而考研,我向往自由、追求独立。毕业前几年没考或没考上,而今去考研,这是要用后面的青春去弥补前面的青春,人生有限,读研、读博终究要出来到社会,最重要的是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追求什么。简单明了地说,就是志不在此。那么我志在哪儿呢?
现今社会,不像人类“异性相吸,同性相斥”那么简单,而是一个物质与精神既排斥又交融的矛盾体。正所谓“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直接通俗地讲,出门要钱,现在变成不出门,哪怕你宅屋里,照样要钱,不说叫个外卖,就是房租也够呛(是土豪的,请默默走开,当我没说)。那这样是不是说社会是个金钱社会了呢?那要看你处在什么环境、境况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