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江湖?佟掌柜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要我说,有故事的地方,就是江湖。
如果要问自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看《武林外传》的,这推算起来应该是小学吧。那时候作业还不多,放学回家后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看电视。那时候好像也是《还珠格格》、《西游记》等热播的年代,不过对于这些自己似乎已经没有多少感情。唯有那个客栈、那些故事、那群人,直到今日,仍旧放不下。
一转眼十余年已经过去了,曾经的那些人,似乎都变了:一身武功、倜傥风流的盗圣,如今已成为安吉的爹;人性蛮横、大义凛然的郭芙蓉,如今也是两个孩子的妈;而当初看着他们演绎江湖的我们,如今,也变成了他们年轻时的模样。
这看起来有点物非人非,但一听到“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这句话时,我们就知道,其实一切都没变。同福客栈还在那里,佟掌柜还在不断重复着“我错了,我从一开始就错了”,屋顶上依旧能看到秀才和芙妹在花前月下你侬我侬,小贝仍是执着于吃糖葫芦,大嘴在梦里还是说着蕙兰的名字,时不时得还是能听到“葵花点穴手”、“排山倒海”以及“帮我照顾好我的七舅老爷”。
原来,那些人那些事,如今依旧鲜活在我们的记忆里。这些也不是一个十年或者几个十年,就能轻易抹杀掉的。毕竟这一路走来,小小的客栈里,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印记,时间越久,越刻骨铭心,越无法忘记。一直认为,年纪越小对某些事物的记忆就越清新。就像我们能清楚得记得小时候喜欢玩的游戏、爱吃的东西、每天都要路过的建筑,或许是因为年纪越小经历的要少,需要记住的东西也越少吧。
清楚得记得,那时候看到大结局里他们挥手说着再见的时候,武林外传剧终了。我们再也听不到佟掌柜的唠叨,再也看不到那些熟悉的柳曲面老榆木桌子,也再也感受不到那份独属于江湖的温情。
可能有人要问,《武林外传》不过是一群江湖之人,在一方小小的客栈里过着编剧精心构造出来的生活。而这吸引观众眼球的,不过是些脑洞大开的故事情节和错综复杂的儿女情长。可是,若真的只是这些,《武林外传》为何会成为一代人永不磨去、也无法被替代的记忆?
那是因为里面最重要的,并非“情节”二字,而是一个“情”字。
武林不是整天打打杀杀,江湖也不总是血雨腥风。在这个庞大的集体里,不是说谁的武功最高就一定立于不败之地。行走在江湖里,最重要的,应该是做人的那份温度。
记得在佟掌柜在小郭装病的时候教育莫小贝:对待病人,要像春天般温暖。而在他们的生活里,不仅是对待病人,对所有人,他们都是用心、用温度去对待的。乞丐小米,虽然客栈里的人都不许他的脚踏进门半步,但在平日生活里,佟掌柜一行人对他都还不错;怡红楼掌柜赛貂蝉,之前是想尽方法欺负同福客栈里的人,甚至差点把整个客栈整垮,但当她落难的时候,佟湘玉甚至愿意将自己的店卖了替她赎身;还有太多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事,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那份温暖。
曾经有人问我,在《武林外传》中最喜欢的人物是谁。我想了好久都没有得出答案,因为里面的每个人似乎我都很喜欢,尽管他们都有各自的缺点:佟湘玉抠门、白展堂胆小、李大嘴贪吃、吕秀才迂腐、郭芙蓉野蛮、燕小六鲁莽,祝无双平庸······但是,正是因为他们的这些缺点才让观众觉得,他们就是一群平常人,同样过着一日三餐的生活。但细品来却发现,小小客栈里的日子,似乎和寻常百姓家的生活,还有所不同。
客栈里有爱情,而且脉络复杂:小郭和秀才,秀才与无双,无双和石头,无双与展堂,展堂和湘玉,展堂和展红凌,大嘴和蕙兰等等。N角恋的关系自由穿梭在剧情里,让所有角色都变得戏剧性起来。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终究是谁和谁在一起。但那些因各种关系搅和在一起的人,非但没有撕破脸,反而还相处的很好。即使有些人之间偶尔会有些摩擦,但总体来说,关系还算温和。这是如何做到的呢?在我看来,还是因为之前提到的那个“情”字。
从佟湘玉穿着嫁衣来到七侠镇,遇见白展堂、吕秀才、莫小贝和李大嘴,到“尚儒客栈”更名为“同福客栈”,到雌雄双煞落网郭芙蓉留在客栈,再到燕小六随老邢来七侠镇做捕头,最后到祝无双跟着葵花来到同福客栈。这群人,有的能文有的会武,有的是兵有的是贼,有的是富家千金有的是寒门子弟。虽出身各不相同,却都因为各种原因聚集在这个客栈里,或许是因为缘分吧。记得小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她和秀才之间经历了太多磨难,而每一次考验就像是一条铁链,会把彼此锁的更紧。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她和秀才,更是适用于客栈里的每个人。
他们一起经历过快乐、伤痛、离别甚至是生死,无论发生了什么,都没有任何人提出过要离开:一起应付姬无命、一起对抗平谷一点红,一起一次又一次得徘徊在生死边缘线上。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个人就像是一根根绳子,慢慢拧在了一起,愈加变得牢靠。
这是一份属于90后的回忆,里面有笑有泪,有叛逆有任性,有张扬有含蓄,有青春也有曾经。我知道大家都没有走远,这个故事也远没有到达尽头,所以,我在江湖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