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到了6月份,2019年已经走完一半。
那么,你在新年开始时信誓旦旦立下的承诺是否已经实现,还是多半已经半途而废?
很多人总是轻易地立下很多flag,比如今年要读完100本书,每天要坚持锻炼,三个月减肥十斤等等。但是写下这些承诺之后,刚开始的时候是激情满满,虽然觉得完成任务有难度,但是高涨的热情还是战胜了完成任务的痛苦。就像一个人推着大石头上山,刚开始的时候总是力气十足,干劲满满,石头再大也不怕。但是很快,三分钟热度之后,石头还是这么重,而自己的力气却快消耗殆尽。这个时候稍微一放手,石头就会砰地一声又滚回了原地。
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想培养一个好习惯,却总是这样三分钟热度就放弃了呢?
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部反馈的乏力,一个是外部反馈的不及时。
首先,内部反馈是指一件事给我内心带来的动力和反馈。我们刚开始做一件事的时候,因为幻想着完成之后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这个时候内部反馈是很强的。不过,这个内部反馈到达一定峰值之后,就很难再继续增长了。因为任何事情的新鲜感总是非常短暂的,人们很容易对已经熟悉的事情产生厌倦。
然后,外部反馈是指当我们做成这件事,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反馈。比如减肥成功之后,你可以穿上漂亮衣服。但是外部反馈存在的问题就是,它反馈来得非常不及时,还没等到有反馈,你就已经放弃了。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三分钟热度呢?
从内部反馈看,如果我们发现一件事的内部反馈已经快消失,那么有一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持续找到内部反馈,那就是自我赋能。也就是说,主动的给自己找到做这件事的乐趣或者能量。比如你跑马拉松的时候,如果你只盯着最后的终点,那么你很难跑下去。你可以把路程切分成几段,然后研究这一段的路应该怎么跑,速度怎么控制,呼吸怎么把控,在每一段路上研究出乐趣,获得动力才能持续跑到终点。
从外部反馈看,外部反馈不及时其实是自然现象,无法避免。但是我们可以用外部赏罚来激励自己。我们可以公开承诺,完不成就要发红包,完成之后可以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说我,我现在坚持流利说已经170天,坚持下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加入了一个打卡群,群里都是熟悉的同学,完不成就要发20元红包,在这样的惩罚机制下,我不得不坚持打卡。
你看,其实我们坚持做一件事,都是有方法的。一方面从内部去主动寻求自我赋能,另外一方面从外部去设立赏罚机制,内外一结合,规避三分钟热度的现象完全是可以实现的。
2019年的下半场,你准备好自己的行动计划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