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2016年5月25日,杨绛逝世,享年105岁。
杨绛先生的《我们仨》是我非常喜欢一本书,也由着这本书,对她更是尊敬和喜欢。她的文字读起来让人很平静,极少让人感觉义愤填膺,但事后回味无穷。本次阅读的是她的散文名作《将饮茶》,三联书屋出版社的版本。《将饮茶》由《孟婆茶》、《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母亲》、《记钱钟书与<围城>》、《收藏了十五年的附识》、《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隐身衣》组成。
里面有2段读来特别喜欢,共享之。
段一
“常言‘彩云易散’,乌云也何尝能永远占领天空。乌云蔽天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可是停留在我记忆里不易磨灭的,倒是那一道含蕴着光和热的金边。”
——《丙午丁未年纪事(乌云与金边)》
丙午丁未年的大事是“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杨绛先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文革的批斗,只不过是“陪着挨斗罢了(取自原文)”,从这里已经看得出来她对于被迫害这件事情看得是比较轻的,从整篇散文来看她也并未着太多笔墨渲染自己的遭遇、知识分子被迫害的狼狈,有时读着读着能体会到杨绛先生的独特的幽默感,或者这是一种对生活的不屈的“正能量”吧。
直到文末,道出上述这段话,这段话是让人热血沸腾的,这是农夫看到桃花源的豁然开朗,也是经历过人生起起落落后的肺腑之言。当遇不顺,以前人为榜样,自省之。
段二
“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书上的临摹,戏里的扮演,即使栩栩如生,究竟只是文艺作品;人情世态,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惊,令人骇怪,给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更奇妙的娱乐。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而不是面对观众的艺术表演。”
——《隐身衣》
这是经历怎样的人生才能写出这样的语句呢?可即便是这样,生活还是得继续,还是得大大方方地享受这一切,痛苦并快乐着。这让我想起一句前段时间挺流行的段子:人生如戏,全凭演技。但是我相信不管生活多么不易,杨绛先生一直身体力行奉献自己给喜爱的事业,孜孜不倦地做学问。应用她在我们仨里面的一句话: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争,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读杨绛先生文字,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