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大学的时候,一位专业课老师在每节课开始,都会问我们一个问题。
“你想要什么?”
每节课开始,这句话都会写在黑板上。大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尽管每周都会想这个问题,但也只是想想而已。
毕业后,逐渐明白这句话的重要性。
最近在看一本书,是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这本书其中一个章节说到了“可得性启发法”。书中原文的解释是“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这句话给我的理解是,每个人以往的经验,会让他在面临其他事情时提供不同程度的参考。
鸡汤点的说法是,“你曾经走过的路,都不会白走。那些走过的路,收获过的经验,总能在未来某一天给你力量。”
“拔草”新技能 也是一个不断打怪的过程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现在想来,也许是走过的路太少,脑子里装的事和精力也太少。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希望三年后的自己能来现在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因为三年后的自己一定不会再焦虑这些问题了。大学用2年的时间迷茫,用2年的时间扩宽自己的小小世界。
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于是在刚开始实习的时候,实习老师安排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在实习的两年时间里,做过客服、做过新媒体平台、做过线下活动执行、做过写稿件、做过带实习生团队,在一个项目中摸爬滚打从大到小后,最后在往往在写方案的时候忽然感觉到自己的灵感瞬间和激动。当下有一点点醒悟,原来我喜欢的是这个。
醒悟的时候快毕业了,时间刚刚好。
快毕业的时候知道自己想要做的工作方向,于是打磨自己的专业能力。要在这里说明一点,我们单位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自身岗位的“不可替代性”。这个是我个人的理解,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做的事情,实习生也能做,那用人单位为何不直接用一个实习生呢?
反过来说,是个人能力的不可替代性。在这个岗位上,你有自己的专属能力。比如是执行力,学习力,抗压力等等你所在岗位需要的能力。
也许是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会反复做一些事情,把你认为困难的事情反复做,把你怕的事情反复练,早晚那就是轻车熟路的事,对你而言,也就是“简单的事”。
这是一个不断“打怪”的过程,从“小怪”到“终极大BOSS”,你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缺什么学什么,最好还能拥有一些未来力,毕竟机会永远是留给做好准备的人呀。
不会写稿子?看看前辈们怎么写,自己多练。(虽然我现在写的也不是很好,这项技能也正在攻坚克难中。)
不会拍照?多拍,没事就拍,看看优秀的案例,早晚你的照片会有质量与个性。
不会写方案?网上多得是方案,也多关注同事们的方案怎么写,再看看外面世界的方案,让自己不断成长。
不会执行活动?从机动人员做起,到负责一个小版块,到负责一场小活动,到跟大活动,到慢慢负责大活动。你总会逐渐成长和收获很多。(曾经有过这样一段时间,我去一场活动后,满脑子想的是这样一场规模的活动需要多少人员,如何布场,需要多少预算,活动的级别是多少,邀请了多少媒体,大概会有什么效果,有社会意义吗?......等等各种奇奇怪怪的想法。)
不会的事情那么多,所以才要不断“拔草”自己的新技能啊。(上面的技能是参考我的工作范围,其他行业的工作,我个人还是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紧盯目标寻找行为方式,一切就容易很多。)
这个是自己的例子,因为也许是经历了一些事情,发现原来自己的兴趣点在这里。但世界那么大,还有那么多没有经历过的好玩事物,每天都在接触新的事物,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向。大方向却始终是让自己感到有意义和激情的事。
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自己直觉的信任
“可得性启发法”中有一点是“实例”,通过“实例”对未来未发生的事情进行判断。这个时候,就需要以往的经验来给自己做辅助。
比如是否看好一件事,一个人。自己以往的经验会有很好的参考,会让你在判断未知事件时感到“轻松愉快”或者“艰难迷茫”。
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也会出现先入为主的“偏见”,如果意识到自己有偏见,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比如当我以前用苹果手机的时候,我发现身边好像大多数人用的都是苹果手机;当我开始用华为手机的时候,我又发现身边人好像都开始用华为手机。其实这其中也有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范围,这一种“情感式启发”让我们“因为喜欢,所以认同。”
的确是这样啊,我们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买喜欢的东西,和三观相同的人一起玩耍。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确存在“偏见”时,“偏见”是否会影响我们的选择,取决于“能力”。
这是丹尼尔·卡尼曼在书中的另一个看法,即“能力可以提升我们对自己直觉的信任。”
直觉认为这个事靠不靠谱,直觉认为这个人说的是对是错。简单的事物我们可以当下立断,难的事物靠经验和个人认知去解决。
以上是书中一个小节的读后感,总结关键字是“你到底想要什么?”和“能力”。一个是当你经历足够多,有了自己的思考时。一个是你有了足够的能力,可以进行有效选择的时候。
你到底想要什么?如果你还不知道,先去认识世界吧。世界那么大,总有一点小事情是你喜欢的。一旦知道自己要什么,有了小目标,倒推自己的行为方式,成功和成长看起来好像一切都简单了。
2019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