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一个初中同学突然和我聊天,请教一个关于某竞赛的专业知识,他说在他好友列表里我是最“学霸”的了,我有些尴尬,那个竞赛确实很热门而且对我的专业,我纠结了一下措辞,然后和他说抱歉,我并不会。
聊天结束之后,我黯然了一会,当初那么厉害的自己哪去了?
不止我一人,升入大学之后,好多同学都曾和我说整日忙得连轴转,可一天之后躺在床上,竟总结不出自己做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感觉整天都是碌碌,忙忙碌碌,庸庸碌碌,我们为什么就越来越不优秀了呢?
没有了目标,即使有也很模糊
迷茫似乎是所有年轻人的通病。
未曾进入大学之前,所有人都目标都简单明确——就是考个好大学,选个好专业。
进了大学之后呢?忙社团?忙学生组织?忙学习?做志愿?选择多不代表就越好,因为它们已经乱了我的心志,我不知道自己究竟该选什么,而且,在本科生如此饱和的情况下,我不知道未来的方向是哪里。
进了社会之后呢?在体制内温饱不愁,却在安稳中腐朽灵魂?在公司中高薪高辛,背井离乡,冷暖自知?抑或自己翻身做老板,利益与风险齐飞,明天永远不确定?
这样复杂的未来,我看不清,所以我不知道自己该有个什么样的目标才合适,而这正是最重要的基础。
“想得太多,做的太少”被批判的体无完肤,但是有些问题必须要先思考清楚才能放手去做,比如你要清楚自己的目标。
未来确实很遥远,我们谁也不能规划出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所以为了激起自己的动力,就先制定一些近期的、明确的目标,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比如在期末考试中考多少分,比如看完多少本书,越细致越好,越能实现越好。
沉溺于安乐窝无法自拔
我就想问问,高中学校不让带手机的同学有多少?
反正我们高中是不让带的,我们在教室的娱乐方式一般是杂志,大多还都是《读者》《意林》之类的。
等高考后当天晚上,手机基本人手一部,甚至睡觉都不离手,平板、pc,所有娱乐电子设备都是必备的,我们经历过高考就像完成了人生大事一样,学习,你怎么居然还在学习啊?在大学,认真学习是甚至有一些羞愧的事情。
日常刷朋友圈,刷微博,刷视频,然后期末刷题。拜托,我们又不是粉刷匠,为什么要刷不停?
这就是我想说的安乐现状,我们都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是处于安乐之中,抽身太难。
我现在的一个同学,大一上时也是整天玩手机,打手游,好像高数期中还没及格,然而就是这次不及格彻底敲醒了他,他开始整天必自习,上课必听讲,大一结束时他的成绩已经逆袭到了班级第三,专业前五。
一个让人敬佩的例子,就是因为他能及时从安乐窝脱身,努力从不晚,逆袭不失败。既然他能,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关键还是要对自己狠一点,逼自己离安乐远一点。
总结一个字,就是懒
是的,所有人的通病,就算那个最成功的、最厉害的人,他也懒,只是他偶尔懒一下放松,我们是偶尔勤奋一下被迫。
我觉得现在不优秀的我很大程度上就是我的懒惰造成的,比如早上被闹钟震醒,想太困了摁掉继续睡,导致没吃早饭去上课;再比如,这作业太难了,不会写,抄答案吧,我自己肯定做不出来……一步步,有因才有果。
但是,终就优秀的例子更多:
我的一个老师,每天坚持早起五点半在我们群里“呼唤”我们起床;我的另一个同学从大二坚持每天六点起床,十一点睡觉;我的闺蜜每天坚持倒立十分钟瘦腿……
谁不懒啊,可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你不拿出点真格的怎么行?如果连你都不能遵守和自己的约定,那还能指望着和谁的约定呢?
人,确实会累,但休息之前一定要把必须完成的事情做完,只有这样才能踏实香甜地睡去,在该工作时高效率工作,在该休息时放松休息,这是我认为最完美的生活状态。
希望,你能逆着寒风走去教室自习;希望,你能闭着眼睛跑完操场圈数;希望,你能撑着眼皮起来迎接朝阳。
我不保证每份辛苦努力都能收获成功,但我相信,这不会是无用功,今天付出的一切,终将成就未来更优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