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很火的女大学生“裸贷门”新闻,这些女大学生为了买手机买化妆品,会去借利息高到离谱的高利贷,不惜用自己的裸照做抵押。
有一个新闻,很多老人以为只要交10元报名费,就可以到北京鸟巢体育场就能领到5万元,结果全国各地很多老人就真的去了,怎么辟谣都没用。
当你看到这样的新闻时,会不会和我一样觉得这些人是不是有病呀,连这样没脑子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来看,这些人的确是得了“贫困病”。
贫困,不在于一个人享受的物质水平,而在于他生活的压力和不确定性。
真正贫困家庭的小孩,因为生活充满不确定性,规划未来毫无意义,所以他们最理性的选择就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什么好东西应该马上享受。
这就是说,贫困最可怕的,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对人的思想的影响。陷入贫困的思维模式,才是真正的贫困。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大概是说贫困对人的影响是心理上的,然而从现在的一些研究来看,贫困对人的影响其实也包括生理上的,最可怕的是一种可遗传的贫困机制。
贫困导致人的压力增大。如果人持续处在高压状态,他的DNA的甲基水平会受到影响。甲基化水平会影响基因表达,基因表达决定了一个人身上有哪些特性能发挥出来,哪些特性发挥不出来。也就是说,也许你的基因里有个绘画天赋,可是你的基因表达不到位,结果你这个绘画天赋就发挥不出来。
如果一个人小的时候因为贫困而持续处于高压状态,他的基因表达受到影响,那么他成年以后,哪怕经济状况发生了很大改观,他还是会继续感到压力太大。说白了,就是他的身体已经得了“贫困病”。这个病不是外部环境好就能治好的,这是一个生理问题。
科学家对这个问题还在研究之中,但是有证据表明,基因表达是可以遗传的。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后代,一出生就有贫困病——哪怕他一天苦日子都没过过。
实验室里已经发现,从小缺乏母爱的老鼠和斑马,不但自己负责处理压力的荷尔蒙水平异常,而且他们的后代—两三代之内,这个荷尔蒙水平都异常。
荷兰近代历史上发生过严重的饥荒,结果科学家就发现,经历了那次饥荒的荷兰人,他们后来所生的后代,遗传了他们的心理高压。
看完这样的研究之后,会不会感到有点绝望,尤其是我自己也是从贫困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好在科学家也给出了治疗贫困病的方法:
1、塑造稳定和温暖的环境
中国过去非常贫困,然而现在的中国人之中,也有很多格局远大、气势恢弘的人,这应该和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上一代人苦是苦,但是他们总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和温暖的环境。根据之前我们对于“贫困”的定义,压力大和不确定性高,才是真贫困。也许这些人的父母一代,把自己变成防火墙,不让压力和不确定性影响他们。
要想塑造这样稳定和温暖的环境,作为父母就得付出更多的努力,一方面保证经济环境的稳定,另一方面保证感情环境的稳定。
作为成年人,也要为自己打造稳定和温暖的环境,例如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裸辞”,如果想要辞职,一方面要至少预留半年的生活费,不能因为辞职而影响生活质量太多,另一方面要提前做好工作规划,“骑鹿找马”会更稳妥些。
2、让大脑只考虑重要事项
挪威心理学家诺德斯克曾在军队服役一年,一次突然的军事演习,由于时间紧急,诺德斯克来不及系紧鞋带便匆忙上场集合,就在他准备俯身重系鞋带时,演习开始。
从那一刻起,诺德斯克无时不在想着那根没系好的鞋带,万一松掉,绊倒自己,闹出笑话,该如何是好……就这样,他一直无法集中精力。结果发生不幸:左腿中弹受伤。
而事实上,那根鞋带一直很好地系着。
后来,诺德斯克根据这一经历,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学定律——心理衍射论:我们的大脑往往容易为一些不相关的小事纠缠,而导致精神无法集中或者注意力发生偏差。
你越在意,偏差就越严重,你纠缠得越久,事也就越烂,如果你和烂事纠缠一辈子,那么你永远都会陷在廉价的生活之中。
我们要让大脑大部分时间只考虑重要事项,而不是纠结于各种芝麻蒜皮一地鸡毛的小事,让人生就这样被消磨殆尽。
3、打磨自己的理财技能
理财是很多人都缺失的一课,包括我自己,然而要想让自己真正摆脱贫困的压力,稳定的财务环境是一种必须。
最传统的做法就是定期存款,每个月固定的把收入的一部分拿来做定期存款,就假设这部分没有了,其实一个人每个月少10%的收入是一点都不影响生活质量的。
如果你在花钱方面和我一样,都是属于自制力不够,那么推荐一种最有效的方式:停掉信用卡。信用卡是金融史上的伟大发明,然而对于自制力不够的人来讲,这真的是一个灾难,很多人每个月都要为信用卡还款担心不已,这相当于已经让自己的大脑无法思考真正重要的事情。
投资理财是让财富升值的最佳策略,然而要掌握相关的知识技能,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论,这就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了。就如投资大咖李笑来所说,买股票需要做的功课是在买之前就已经完成了,而不是买完之后努力的看K线图,买完后就不用看了,这真的是有点毁三观,然而也就会投资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差异吧。
感谢克里斯蒂安•库珀的《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