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日 星期日 天气:阴雨
你会倾听吗?
可能很多人都会说一句:笑话,我又不聋,自然会!
也许你能很好地听到一些事情,但不一定会倾听。倾听不是单纯地听取信息,而是要把这些信息消化好了之后给予述说者一定的反馈。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你要给予对方完全的空间去述说他的故事和观点,不要中途打断。
自我反省之后,我发现这一点自己做得很不好,应该是长期不知不觉中养成的。因为我平时这脑子太过于天马行空,又想象力丰富。听信息的过程中总能想起来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想表达出来,自然就会把话茬子从别人那里“抢”过来,所以慢慢就养成了这种不良的习惯。
如何做到不插嘴,好好倾听呢?
原则上来说就是一点:少说话,不要想到什么说什么。(但不能不说话)
倾听的时候是需要有反应的,不能什么表示都没有,这样对方就会失去讲下去的兴致和热情。所以倾听者需要不时说一些语气词,类似于“哦”,“嗯”,“原来是这样啊”之类的;或者可以做一些动作,比如点点头表示认同,歪歪头表示疑惑。这样的互动是恰到好处的,对方思路不会被打断,同时也能获得被倾听的回馈。
倾听是要关注对方的表情和动作的,所以最好能看着对方。有时候这个简单的动作就能看出倾听者的礼仪来。和对方进行眼神上的交流,能给讲述者带来鼓舞和激励,自然也能让他感受到你对他述说的认可。
倾听一定要抑制争论的念头,就算真的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选择等对方全部说完之后再表达,而不是在对方还在说的过程中直接反驳或者打断,这是会给人带来很不好的印象。(换位思考,自己被打断,也会不舒服的。)
倾听主要还是抓住对方的观点和想法,是比较客观的过程。所以可以不要过快进行评判或者猜测,毕竟对方的阐述是有个人情绪和倾向的,我们可以客观地去说事实,但不要过多对一些人和事下判断。
因为发现了自己这个毛病,我有意识地去训练自己的倾听能力。一开始可能只能做到少说话,甚至不说话,只是看着对方去思考,这个过程是有些难受的,老是想说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不过训练次数多了之后,我发现我喜欢上了倾听的过程,这是观察生活和人物最好的机会,还能听各类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