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办公室同事在讲今年的培训落实的事情,年初计划的时候计划的是3-4月份搞,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上半年时间紧施工任务重,在这个当口把大家薅过来培训影响生产,不现实,于是改到下半年。
但是问题又来了,下半年搞,培训对于全年工作的提点作用又弱了许多,结论是应该2月份一过完年就搞,可是2月已过,无奈。
由此引申到,培训对提高工作水平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几个同事一致认为,每年靠搞一次集中培训来提高,收效微乎其微,所以从负责的主任到办事的同事,对此已丧失积极性,几近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培训了。
我突然想到我刚上岗的时候,对会议筹备一无所知,上赶着单位里要开个全国年会,没办法赶鸭子上架,从小白开始先理论自学、请教前辈、争取支持、谋划任务过程细节,然后就是全程实践。结果一场会下来效果杠杠的,最重要的是,会议结束后,我们一群小白居然成了熟练工。我们都没有参加过任何相关专门的集中培训。
看来使用就是最好的培训,理论再多,不去实践一下都白搭。
于是我提出了我这个不成熟的想法,要是每个月从一个分公司抽来一位骨干参与我们的工作,由我们的专职同事带着他遇事做事,当即提点修正,会不会比一年一次的集中培训更有效呢?
说到这里,两个同事即刻表示了严重同意,其中一个表示,她从前也想到过类似的一个法子,就是她下工地新闻采访时候就带着该分公司的同志,全程指导他写新闻稿,但是实现起来几乎没可能。
我想想也是的,人和组织都是有惯性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要完成一个想法,哪怕是看似很简单的改变,得方方面面的关系都要理顺才行。我都能想到的,肯定也会有人想到,至于为什么没做到,自然也是有原因的。知易行难就是如此。
容我想想如何才能改变呢?如果改变了,对组织和个人都会有哪些利弊得失呢?如果从长远看果然是利远大于弊,那么眼前如何把哪些弊降于最低水平(这等于是在做降低阻力的工作)呢?
哎,我这是不是又在操闲心啊?如果这个思考问题的思路是对的,那么先思考和实践一下如何把自己的本职再精进一些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