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在我们三人的小群里抱怨说她儿子怎么不听话,事情经过是这样的:他们晚上吃饭时,她儿子在玩手机游戏时,总是跳广告窗口,孩子等不了就发火把手机扔了。孩子一直哭,碍于家里有客人在,朋友把孩子扔出去,摔倒在地上。说那一刻摔死孩子的冲动都有了。
朋友抱怨孩子不识趣,那么多客人在,不能懂事一点,
另一个朋友让她耐心和孩子解释,想要玩游戏就要有耐心等游戏结束。朋友说,孩子当下压根听不进去。朋友就更烦躁了。
我很快发了一些信息反问她,
—他为什么要识趣?
—他为什么要忍着自己的情绪不发出来?
—像那些视频会员的出现不就是解决广告问题的吗?
—大人看视频有广告都会不开心,为什么小孩子就要忍着?
—在这时妈妈都不能理解他,难道要让他希望别人理解他吗?
—情绪为什么要忍着?不发出来难道要淤积在心里爆发更大的隐患吗?只是他方式问题?
一大段的问题又紧接着回复她,不用管他,不用处理,只要陪着他等他把情绪发泄完,情绪稳定之后再处理。
因为当时带着孩子在医院,没用当下和她细说,回到家安置好孩子,给她发了下面这段话:
下午回复的“不管,不处理”,不是真的不管不处理。
首先,孩子的情绪爆发出来,我们应庆幸孩子是向外爆发,而不是向内,向内伤的是孩子自己。
孩子会情绪爆发是因为“手机游戏有广告,等等”,处理结果是:生气,闹,摔手机。看,这孩子太急躁了,现在还有外人在,多不可理喻,让我这个妈妈太没面子了。但是,这种现象就好比我们看视频有广告是一个道理,我们也会发郁闷,想想看是不是一个道理?
但是我们是成年人,理性占领着我们的认知,遇到这种情况知道该如何处理。孩子呢因为认知有限,孩子的处理方式很直接,这是孩子内心情绪的直接表现。
一个刚满3岁孩子的认知能有多少?他不知道呀,他不知道为什么有广告?他只想要赶快看他的游戏,仅此而已。
此时,他可能需要的是有个人帮他解决问题、理解他,或者他哭一哭、闹一闹就好了,或者其他什么好玩的分散注意力就过去了。这时候他根本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但是妈妈为什么打我,明明是手机的“错”。时间久了,随着年龄增长,认知增加,他明白了,但是可能他也不会想和妈妈分享什么了。这肯定不是我们想看到的吧!
这也只是阶段性的,等年龄再大点,知道的多了,慢慢就不会了,我们只需要陪伴他度过这个阶段,如何陪伴,这个就需要家长花心思了。
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一、孩子小认知不足,遇事不知道如何处理;二、孩子虽然小,但是孩子模仿能力强,而且情绪感知力强。三、孩子现在很多表现都是阶段的,大点就好了。
其实,最关键的是妈妈,妈妈需要包容他,不管他怎样都不会发火,妈妈都是爱他的,现在因为手机广告,以后会有其他的事情。该干嘛干嘛,等他自知没趣之后,告诉他这件事的原委,并告诉他,他的错在哪里?手机有广告可以生气,错的是他的处理方式。同时要让他知道的是:这件事不会影响到妈妈对他的爱。
但是也有一点,摔手机这个行为,家里人是否有人这么做过?比如:摔手机?摔其他东西?
除此之外,妈妈这个角色太重要了,妈妈要有觉悟,要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说教已经被验证无效,要用正面的态度面对孩子的各种情绪,正面引导很重要。做好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榜样的力量!
时刻在内心激励自己,和孩子共同成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