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经文章在最后------
今天清理笔记本的时候,卸载了一堆软件。有的在最后的时刻苦苦挽留,有的潇洒不回头,有的在冷静沟通,有的瞬间变脸似有仇,活脱脱一出出分手记。
那我就作为笔记本的分手代理人,来帮他和他的后宫一一分手告别吧,看看她们都什么反应:
转移话题不愿提起
打开卸载界面后,直接默认选择修复功能,主要按键也是“修复”和“取消”,给“卸载”很少的界面位置。
“分手吧”
“wow,那家店的甜甜圈特别好吃,要去吃点吗?”
再次确认卸载后,才启动卸载程序
“……别这样,分手吧”
“555真的要分了么555”
再见的时候欢迎用户以后能再次使用
“再见”
“以后想我了随时call我呀”
瞬间变脸
先询问用户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问题,有的话可以解决,不一定要卸载
“我要跟你分手”
“是我们之间有什么问题吗?坐下来谈谈吧”
用户确认后,提醒用户卸载后可能遇到的危险(暗示自身重要性)
“不用了,还是分吧”
“分是吧?!好!你丫以后自己半夜摸黑上厕所、自己走夜路吧!”
提示即将关闭的各类安全服务。如果展示这个还是为了向用户展示自己对电脑安全的重要性,可以考虑设计取消操作
“……你,你要干嘛?”
“老娘把自己买的锅,床单、洗衣机都带走!”
最后除了告诉用户去哪里重新下载还希望用户反馈意见
“那你走吧”
“(热泪)爱过,再见”
冷静确认
开门见山直接跟用户确认一遍
“分开吧”
“嗯,你确定吗?”
确认后,再点击“完成”就卸载成功。冷淡的界面也并没有很鼓励用户填写卸载原因
“我……”
“拜了个拜”
懒得见你
软件自己不专门设计卸载程序,调用第三方工具提供的卸载程序完成卸
“分手吧”
“这事儿你跟我爸去谈”
“……”
头也不回
没有询问,直接卸载
“我们分手吧”
“哦好拜”
一哭到底
仅询问用户是否确认卸载及保留数据
“分手吧”
“为啥子嘛,嘤嘤嘤……”
“再见了”
“嘤嘤嘤……”
想分手?!没门儿!
让我哭笑不得的一个情况,就是没法卸……
“分手吧”
“你再说一遍?”
“分,分手吧”
“你确定?(拉长音)”
“呃……哦不,没有的事,你饿不饿,我去下面给你吃”
“嗯~好,退下吧”
(此处GIF可能无法正常显示)
------正经短文在此------
产品的卸载功能,以前一直是设计上的“细枝末节”。有的软件直接调用系统卸载程序,有的调用第三方安装包里的卸载程序,长久以来都容易被设计忽视。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等也更多关注在产品的安装和使用上,卸载窗口一直有点马马虎虎。
近几年一些软件才逐渐开始给卸载窗口也穿上了得体的衣服,开始考虑在这里做文章。可以看到,有的卸载界面用到了人物形象,并加以失落或流泪的表情来表示不舍和挽留(有人称之为“情感化设计”)。而从设计角度来看,卸载窗口的设计目的一般有如下几个:
1. 是否确认真的卸载(可能是误操作)
2. 告知用户卸载后可能会有什么影响(挽留/提醒用户)
3. 询问用户卸载原因是什么(便于改进)
那么就上文几个知名软件的卸载窗口设计,是否会有这样的效果?仅从个人角度来看,可能效果不会太尽如人意。
首先,卸载操作的位置一般比较隐蔽,软件本身不会带有卸载按钮,要么是在解压包里,要么是在系统设置里。当用户一层一层打开一个个文件夹进入到这一步的时候,一般是准备好确实要卸载了,误操作的可能性实在很低。
其次,卸载软件一般意味着较长时间内可能不会在本机上使用该软件,这说明将不再有实际的体验利益来刺激用户填写卸载原因,而且填写卸载原因也无疑有一定的操作负担。如果是选项勾选,倒有可能顺手一选(当然选项数量和排版是有讲究的,不然用户估计看都不愿意看完),而文本填写可能收效甚微。
如此看来,卸载窗口作为软件使用的最后一步,是否能够带来设计预期的价值,还有一些功夫要下。
往期推荐(点击前往)
分享请随意,若转载发布,请联系作者,开通白名单。
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