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用“火焰”来形容恋爱关系,想来这个比喻也的确贴切。情浓时很热烈,激情燃烧、贪滥蔓延;情逝时很残忍,燃烧殆尽、灰烬散去。而朋友关系,却不能如此泛滥,用“素淡”来比喻似乎更合适。“素”通俗来讲就是“白”,同白纸一样,不需要浓墨重彩,否则会显得不干净。淡雅、白净、通透,我中有你、你心有我,不近不远、不急不躁,这样就很好。
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当下的朋友关系却添上了很多色彩,让人看不清,也看不明。
01
早些时候,我看到一篇小短文是说人在急需用钱时最能考验友情,这篇短文可能很多人看过,因为曾经火过一段时间。笔者为了考验朋友,就向每位朋友各发了一条短信,短信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条内容差不多的短信:我现在遇到点麻烦,需要问你借X万块钱,一个月之内归还。如行的话给我电话,不行就发个信息吧,也不要紧,我等你答复。
这位笔者考验的结果是很多平时看起来关系好的朋友以各种原因为由没有借钱,反而是一位平时没什么交情的朋友答应借钱。笔者的结论就是:“钱”最能考验朋友关系。
很多网友看完这篇文章之后都唇唇欲动,都想借用这种方式来考验自己和朋友的关系。
然而,我看完之后内心却是拔凉的,不是因为不借的朋友,而是这名笔者的做法以及效仿这种做法的网友,以及他们的心态。朋友不借钱就不是朋友?但有没有想过,朋友不借钱的原因?可能是朋友当时也需要用钱,并没有多余的钱可以出借;或者是朋友本来就没有这么多钱……
很多事情都需要量力而行,朋友之间也需要相互体谅。如果仅仅以借钱与否来衡量朋友关系,实质上也说明了你本身就是不值得深交的朋友。
西方有一句谚语:“急需或困乏时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这句话未免有些肤浅。因为人在急需的时候最需要的并不是朋友这个人本身。朋友有钱,我们需要的是他的钱;朋友有米,我们缺的是朋友的米。那时,我们就将朋友当成了可利用的工具。而此时,我们对朋友的满口善话,也是心存不良,其实是有别的作用。如果朋友此时没有给我们想要的东西,那朋友的胸襟、风趣、才华、品格,我们都无心再欣赏。几年积累的友情随即也化成灰。
是否觉得有些可笑?人在困乏时,竟将朋友当成了敛财的工具,他的竟也成了我的?此时又跟强盗做派有何区别?
《水浒》里宋江道:“人情,人情,在人情愿!”这是至理名言。
02
很多人看了热播剧《我的前半生》之后都在感叹有个强大的朋友是多么重要。的确,良师益友,可以出谋划策,人生路也走得顺畅些。唐晶和贺涵都是年薪百万甚至是千万的高级精英,但并不是直接拿钱给罗子君,而是授人以渔。
唐晶对罗子君说了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女人必须具备自力更生的能力,否则就只能让身边的男人像古代一样三妻四妾了,因为那年代的你取悦了人家,人家赏给你的。这种依附关系一旦建立了,你还谈什么情感平等。我鼓励你去找一份工作,不管钱多钱少,你赚回来的是一份尊严。
你说,唐晶没有钱么?肯定不是。唐晶不直接给罗子君钱,那她俩就不是朋友了么?抛开后面的情情爱爱不说,人家闺蜜的关系“铁”着呢!你说,当时的罗子君不缺钱么?从富太到单身母亲,三十多岁毫无一技之长,这是缺钱呢?还是缺钱呢?
人在困惑时,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才更重要,这也才是真朋友。
03
说这些,不是想表达朋友困乏时不能给予物资上的帮助,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量。朋友之所以能成为朋友,是能够相互谅解,我心有你,你能懂我。能给你物质优厚的不一定是朋友,而朋友间的交情也不能拈斤播两来讲。
特别喜欢钱钟书形容朋友的一段话:“真正的友谊的形成,并非由于双方有意的拉拢,带些偶然,带些不知不觉。在意识层底下,不知何年何月潜伏着一个友谊的种子;咦!看它在心面透出了萌芽。在温暖固密,春夜一般的潜意识中,忽然偷偷的钻进了一个外人,哦!原来就是他!”
不奢谈交往,真情都在素心,这是一种很微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