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对走进婚姻殿堂的人,在向对方宣誓的那一刻,彼此肯定都是希望能够白头偕老共度余生的。
可是,如何才能让婚姻长久呢?该做怎样的努力,才能保护我们的初心,实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诺言?
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追根溯源,找到影响婚姻关系的因素。
婚姻与冲突并存
虽然很多离婚的夫妻都会将问题归结于婚姻中出现的冲突和矛盾,但是心理学教授陈晓在新书《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中引用了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对2000多对夫妻的观察研究结果:健康的婚姻并不一定没有冲突。
冲突和矛盾不是导致婚姻破裂的根本原因,冲突在任何亲密关系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我们也不可能通过避免冲突来维持和经营婚姻,毕竟,舌头都会和牙齿打架呢。
真正影响婚姻关系存续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处理冲突和矛盾,能够互相调和彼此的差异,积极互动而非互相指责才有可能得到成功的婚姻。
为爱调整有方向
心理学家卡里尔·鲁斯布特根据行为是主动的或被动的、是具有建设性或是破坏性的而将应对婚姻关系中冲突的行为划分为四类:
在这个模型里,最重要的一点是:破坏性行为对关系的杀伤力要大于建设性行为对关系的修复力。因此要避免采取任何破坏性的行为,最理想的选择是采取主动的建设性行为,实在不行也要考虑被动的建设性行为,而如果采取主动的破坏性行为,那直接面临关系破裂,不是我们的初衷,而我们也要极力避免。
如开头所说,我们首先必须是共同抱着希望婚姻长久彼此能够共度余生的态度,一切才有继续谈下去的可能,有了共同的目标,我们才能去解决问题,工具才有发挥作用的可能。
这个分类并不能简单直接地告诉我们如何保有永久的婚姻幸福,它只是一个参照工具,一方面可以用来判断彼此的态度,知道彼此对婚姻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态度是怎样的,另一方面在我们想要做出改变的时候,给我们的调整提供方向,让双方的力往正确的方向使,互相看清对方的努力,给婚姻的经营充电续航。
往事不可谏
回忆自己的经历,我和队友其实彼此都对婚姻抱有久久长长的希冀,这一点上我们目标一致毋庸置疑。
但是由于成长经历和接受教育的不同,我们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是有分歧的,冲突和矛盾并不少,各自也有各种的沟通方式和习惯,我们并不清楚什么样的处理方式是对婚姻关系最有帮助的,有时候相互妥协、有时候为了避免战争升级而冷处理,也有一方对问题穷追不舍,一方拒绝讨论……
我们是真的想要破坏掉这段婚姻关系吗?肯定不是的。
我们都对这段关系怀有希望,采取的冲突应对措施也是自以为对对方也对我们的关系是怀有善意的。
但是在阅读《什么心理:我们为何这样想,那样做》这本书的过程中,通过应对行为的分类模型,我才明白也许过往的行为有南辕北辙的效果。想要产生积极的作用,却不经意采取了破坏性的行为。
不免有些后怕,想起了电视剧《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和金燕西最后坐着相反的火车擦肩而过的一幕。
来者犹可追
幸运的是,我们仍是有机会的。我们在过去的尝试中虽然绕了不少圈子,但兜兜转转都还在彼此的世界中。
那么未来如何避免再南辕北辙不小心各自出走呢?
根据上面书中的知识,我将采取下面的措施:
1. 允许一定程度冲突的存在;
2. 减少直至避免互相指责,杜绝“揭老底”、“戳伤疤”的行为;
3. 将象限二中主动的破坏性行为列为禁区;
4. 各自回答书中的《亲密关系冲突问卷》,了解双方目前的冲突应对模式;
5. 双方写出对自己来说属于不可接受的被动的破坏性行为,合并在一起作为彼此行为的禁区;
6. 写出各自的被动的建设性行为,合并作为彼此应对冲突的行为底限,冲突再大情绪再坏的时候也只能止步于此;
7. 写出彼此希望对方采取的主动的建设性行为,各自存为行动列表,在有冲突的时候用来作为行动计划;
8. 将以上行为清单复盘,确定彼此认可且切实可行;
9. 根据关系以及各种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不定时调整行为清单,动态维护亲密关系。
最后,保持学习,共同成长,共同积极经营婚姻。
持续行动
实施上述计划之后:
1. 详细记录实施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动态优化方案;
2. 共同制定相应量表,评价行动方案的有效性;
3. 定期复盘,总结经验,继续完善行动方案,完成PDCA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