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芳华》是年初电影火的时候买的,不去看电影,倒不是因为对冯小刚有什么恶感,而是觉得文字能给我的更多,特别是严歌苓,有着除了张爱玲之外的女作家里少有的狠绝,这种狠绝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时能直面丑陋,不放过哪怕是毛孔里的阴暗角落,对世事时能直面残酷,目不转睛地让残酷都变得讪讪的,所以在她的文字里,你总能看到自己的大大小小的粗鄙,然后原谅和接纳自己,也总能看到相同或相似的无奈,然后对无奈安之若素,她的文字从来不是歌舞升平,却能让人安宁。美好没有标准,接纳才是归途。
回家是每年的必选项目,但今年休假的不可预期性,让我没有太多的提前量去准备,其实需要什么提前量呢,回家的路程不过一千多公里,按照现在的活动范围和交通水平,已经算是中短途了,也许是因为它的基因里有着跟开学和放假这样的大事件联系在一起的属性,让我对回家这事总是有着跟眼下的年龄不匹配的慌乱,能力也退回到了学生时代,特别是这次,我连高铁转飞机或者飞机转高铁这样的设计都完成不了,脑子断电似的停止了工作,最终缴械,买了一趟直达的火车,二十个小时的长途,几乎和大学时候一样了。
老火车站,七八十年代的室内风格,熙熙攘攘的旅客,一下子有了当年赶车的错觉和青春的味道。检票出来,看到的居然是绿皮车,还真是回归得彻底呢,停车十五分钟,容得了你慢慢地走上车,而不用像往常跑接力一般等在行进中的动车旁,车门一开,秒下秒上。放下行李,居然还能下车拍照,向车的两端望去,衬着暮色里的云,这景色居然有一种苍凉的味道,此时此刻,有支烟就更对味了。
车慢慢的启动了,坐在这样的车上,对时间没有期待,所以对三步一停五步一停的节奏也有了耐心。从第三个小站开出来之后,我才看见站台旁边有一个弃用了的老站台,繁体字写着“泺口站”,素白的旧墙,简单的柱子,尖顶,古朴雅致得了让人怦然心动,手慢没拍到图片,百度了一下,泺口火车站建于1944年,可能因为太小,不值得时代去妆扮它,所以有年代感,却没有时代感,百度不到任何图片,连类似的都没有,想到它的年代,灵机一动搜台湾老站,居然找到了差不多的,相同的出身和血统,让它们有了相同的气质,远隔千里,各自静默,感谢时代的无视,没有存在感有时候是一种幸运。
窗外天色渐暗,夜车也是我曾经坐惯了的,坐夜车是一种特别的感受,特别是暑假的夜车,人多,过道里总是有人的,虽然这趟车没有达到需要从车窗爬进去的程度,但依然是拥挤和燥热的,夜车经过桥梁时的咔哒声和车厢里睡不着的人的各种方言一起,构成了夜车独有的气质,令你难受的气质。我本以为那一个个似睡非睡困顿不堪的夜晚是噩梦般的存在,可眼下回想却没有当年感觉那么坏,可不是吗,青春哪有什么真正的痛苦呢,此时倒觉得没有坐过硬座夜车的你,青春不值得炫耀,甚至羡慕起那些爬过车窗的人来了。
车速慢,能够看得清窗外一闪而过的小站,昏黄的灯光,简单的建筑,也是当年旅途中的常见的,经常是迷迷糊糊中被窗外叫卖的声音吵醒,有一次,也是这样一个小站,车窗半开,应该是塞外的地界,入了秋的后半夜,夜凉如水,一群兵在送另几个兵,应该是退伍吧,上车的兵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的战友殷殷告别,趴在窗外的兵顺口跟我们闲聊了起来,他黑白分明的眼睛在昏暗的灯光里闪亮的样子穿透几十年的岁月留在我记忆里,得知我们目的地正是他的家乡,先是惊喜了一下,瞬间又觉得这种巧合因为没有下文而毫无伏笔意义,几分落寞。短短的交集,有着对各自身份的好感,也有青葱男女丰盛的荷尔蒙的互相吸引,这种相遇,不过是漫漫人生路上不期而遇的一种,记得也罢,忘了也好,就像沿途路边的花,无需意义,兀自开落。
大学四年,往返十六次,那趟车是由两辆或三辆车交替开的,遇到同一班次的列车员的可能性很大,那时的列车员,不论男女胖瘦,一律培养得蛮横而有气势,再拥挤的车厢过道也减缓不了他们前进的速度,所到之处人丛如庄稼般倒伏,其中有一个男列车员样貌比较斯文,也没见过他吆五喝六的样子,几次之后就有了印象,几个女生还偷偷议论过,直到有一次,我们两个女生跋山涉水到了厕所,偏偏到站了,那时候厕所的车窗也是开着的,站台上人来人往,我们只好在厕所里站等开车,这时那个列车员在车下看到了我俩,立刻面目狰狞地冲过来对着我们喊起来,应该是把我俩当成逃票的了,文明的解释,根本平息不了他的怒吼,两个对他心怀好感的女大学生被这种劈头盖脸搞得羞愧难当,直到拿出车票他才从厕所窗外消失,自己想象出来的小清新,就这样在厕所被打得粉碎,两人尴尬得连眼神都不能交换,自认为长得还不错的女大学生还以为自己人见人爱呢,真是一课生动的“让事实教育你”。
每次总有同行的男生,有固定的,也有偶遇的,在这本该滋生浪漫的长途旅程中,却没有发生任何浪漫的故事,现在想来几个人还真是够浪费光阴的,直到前几年,遇到了当年经常陪我们一路坐到山西一个的男生,说起有一次在车上一起(趴在小桌上)睡觉时,他曾握过我的手,这么一提醒,脑子里忽然闪现了当时的情形,在那被惊醒的片刻清醒中,我迅速选择他是睡迷了的这个结论,于是不动声色地把手抽走继续睡,然后选择遗忘了这个情节。现在才知道原来他是有意的,他问我还记不记得,我笑说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十八岁都能装作的不知道,又何必在现在想起呢。
卧铺的夜,也是睡不安稳的,熄灯才爬上中铺,天刚蒙蒙亮就起来坐在过道旁的小凳子上了,一回想大学时对卧铺的垂涎,就觉得闲在那的铺位如暴殄天物一般让人不安。太阳渐渐升起,温柔的阳光照在翻开的书页上,车厢里还算安静,火车轻轻的晃动,慢下来的生活,真的令人心生宁静。看完了剩下的部分,又把嚼过蜡的前半部分看了一遍,也没用多少时间,书还是那本书,在这样的慢生活里,严歌苓又回来了,文字依然简练而到位,讽刺依然准确而刻薄,颇合我意。
书和回忆都没有让我看到芳华,或者说,我没有芳华感,我一向不吝于破坏记忆中的美好,乐于见到当年的男神形象的崩塌,头秃肚大地出现在我面前,当然,更乐于见到当年的女神丧失了所有优势的样子,衬托着我还没变形的优越感。我从不向往回到过去,在岁月眼里,年华都是一样的,所谓芳华,不过是因为加了青春这个配料而被我们赋予了特别的美好,即便能够穿越,也一定不是你想要的了,可我还是把故事里提到的老牌好吃的在网上下单买了个遍,虽然明知不是当年的味道。就算是为了验证一下吧,不管答案是不是你想要的,找到答案总是一种心安。
后来听在铁路上工作的堂哥说,现在的火车都统一成两种颜色了,白色或者绿色,也就是说除了动车之外,所有的车都是绿皮车了,原来绿皮车的偶遇也不是什么青春的惊喜。
还有多少美丽也是误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