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喜欢听我讲我小时候的故事,一如我小时候喜欢缠着母亲讲一样一样。前天晚上和她闲聊的时候,又想起了一件往事。
上学时品学兼优的父亲由于特殊原因中断了学业,但直到他和母亲结婚后有了我,他对读书的那份热爱也一直没有削弱。而母亲却一直认为他不务正业看闲书,对此颇有微词。
记忆中父亲似乎没有打过我,但有那么一次我挨他打了,记忆深刻却也包裹着温情。
八十年代的农村停电属于稀疏平常的事儿,又是一个冬天停电的夜晚,我们家那时还没有盖楼房,一家三口挤在两间小平房里却也温暖满满,晚饭过后,终于闲下来的父亲在煤油灯下看起了书,我在旁边拿着一杆母亲平时裁衣服用的尺子玩耍,玩着玩着发现随着尺子上下来回轻轻扇动,煤油灯的火苗会跟着翩翩起舞,于是越玩越带劲……这显然干扰到父亲看书了。
“别扇了,火苗一跳一跳的,我没法看书的!”父亲专注于书中的内容,淡淡的警告了我一句。由于父亲一向好脾气,又特别疼我,所以我压根没把他的话当回事,尺子扇动的幅度反而越来越大…
“啪!”父亲被惹怒了,用厚厚的书砸了我一下。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现在我已不记得当时书打的疼不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父亲的愤怒一定吓到了。
当时,母亲正在旁边洗脚,一下子抢过书,扔进了洗脚盆“书有这么迷人?平时把孩子宠上天,为了看书你这是六亲不认了……”母亲的数落声中,父亲摔门而出……
我从没见过父亲生这么大的气,吓得都忘记了继续哭泣,而母亲也觉察到自己的反应有点过激了。
母亲匆匆给我洗漱完毕后安排我先睡觉,她出去把父亲找回来,那时的农村没有路灯,走出屋外就伸手不见五指,母亲带了把手电筒闪进了黑暗中……
事情因我而起,我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无法入睡,鼓了好几次勇气,终于决定:穿衣服,和母亲一起把父亲找回来!
我吭哧吭哧走到小坝的那头,碰到了折返回来母亲,父亲既没去大伯二伯家,也没去叔叔家,而这个点村里人几乎都睡下了,母亲决定到中心马路上眺望谁家还没熄灯。聪明的母亲,我们果然在没熄灯的陆家阿伯家找到了父亲。
时过多年,我已经不记得父母当时是怎样和解的?尴不尴尬?只知道当晚我是在父亲的怀中睡着的,至于怎么回的家已经没有一点点印象了。
只记得第二天早晨醒来,父母的交流无异于平常,仿佛前一天晚上的压根没有发生过一样,我也就彻底放心了。
人到中年回忆起童年的这段往事,看到了温和的父亲对阅读的执着,强势的母亲也会在适当的时候低头。
他们教会了我,生活中难免瞌瞌绊绊,但在亲情面前互相体谅、和谐相处,给婚姻一个舒适的相处模式,不因为一点小事,就伤了夫妻之间的和气和美好,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