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徒弟丽婷分享
记忆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那么在背后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2017年《科学美国人》这个杂志上顶级的科学杂志发表一篇文章,叫做记忆之网,这篇文章的核心讲了一句话,如果你真想记住什么,请在一天之内完成,如果完不成,必须在24小时以内复习。
原因是什么?当你24小时以内试图记住一个东西的时候,那个东西就会存储在同一个神经元群体里面,如果你想要记住一个东西,然后没记住,在此后24小时之内你又没有及时复习,那么以后即便是你很努力的终于把那个东西记住了,但这个东西却存储在大脑的不同的神经元群体里面,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当你想提取的时候就更加困难。
那么神经科学的原理怎么去形象生动的理解呢?我们可以举一个例子,烧水的例子,大家每天都烧水,烧水很神奇,原则上你可以用无穷无尽的时间和能源却烧不开一壶水,怎么操作呢?这个水你烧到了四五十度,五六十度,你把电源拔下来,然后这个水会凉啊,凉到五六十度,然后你又去烧,烧个七八十度,你又拔下来,拔下来之后,水又冷却了,可能又冷却到三四十度了,这个时候你又去烧,你就这么操作,无穷无尽的时间和能源,永远烧不开这壶水。
那么绝大部分人的学习就是这么愚蠢的操作,只不过是不像水壶这样子,我们能通过它的叫声来判断,当然现在电水壶还有自动的传感器,你插上就不用管了,烧开之后就断电源了。可是我们学习比这困难,比这复杂。我们看不见那个过程,我们不仔细去研究自己的思维过程你看不见,结果我们整天就干这种愚蠢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十几年时间还学不会学不好英语的根源。
高效学习的关键是什么?
到这里我们意识到一个问题,其实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中容易受挫,是因为低估了事情的难度,学习比建大楼还要难。建大楼我们都知道,根基不牢,地动山摇,你必须把根基弄得很牢,然后一层一层的,一砖一瓦要高度精准的摆放,然后大楼才不会塌。可是我们学习的时候,我们之前摆好的那块砖、那块瓦,我们记得单词记得句子,背了一篇文章,或者是做会一道题目,如果不及时复习的话,它就会遗忘,它就会模糊,它不是一次成型的。
大楼如果盖的顺畅的话,盖出经验来的话,那可以一次成型,可是学习一次成型的过程机会是没有或者是极其罕见的,无论我们学什么东西,都要向物理学大师中的大师费曼的样子,一而再再而三的往前回去回顾;就像棋神李昌镐那样子,三两句话,三五分钟十分钟的在重复,甚至他读到后面之后,前面又忘了,他只能回来再重复,就不断地回来打地基。从这个过程我们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无比重要的事实,学习,无论我们学什么东西,它比盖大楼都还要难,如果知道这个事实的话,我们就会知道高效学习的秘诀为什么就如此简单了。
所以我们必须百分之百地扎扎实实地掌握所学。百分之百这个概念无比重要。因为不是百分之百,比如数学的定义,我们不是百分之百把它记住了,能默写下来,那么我们做题就非常容易卡。当然我们所说的高效学习,是要高效的,如何才能高效呢,大家永远记住这句话,若想极速前进就必须高频回顾。我们永远要记住,这个缓慢的精细加工过程是高效能的必经之路,躲不开的,我们只要想高效能的话,就必须经历这个缓慢的精细加工的过程,所以我们要耐心。我们想学一门知识,又想整个过程是高效的,那么就必须高频回顾,也就是随时随地的复习。这样我们才能高效能学习。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丽婷,与大家一起成长,一起精进。
下面回顾一下我们所说的重点:
费曼超级读书法:
“你从头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读,坚持往下读,直到你完全读懂为止”
高效学习的核心算法:
学会(下)一个,知道如何学会的,回顾不忘类推,循环往复。
知识的高度压缩性和残酷性:
记住一个知识点=记住千万个知识点
忘记一个知识点=忘记千万个知识点
记忆的科学原理:
如果你真想记住什么,请在一天之内完成,如果完不成,必须在24小时以内复习。
高效学习关键:
若想极速前进,就必须高频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