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天,莫高窟——鸣沙山。
莫高窟每天限制人数6000人,需要提前订票。每个洞窟要分流观看,好在不是旅游旺季不需要排很长的队。
据莫高窟的碑文记载,公元366年,有位叫乐尊的僧人云游到鸣沙山东麓脚下,此时,太阳西下,夕阳照射在对面的三危山上,他举目观看,忽然间他看见山顶上金光万道,仿佛有千万尊佛在金光中闪烁,又好像香音神在金光中飘舞,一心修行的乐尊被这奇妙的佛光影景象感动了,他认为这就是佛光显现,此地是佛祖的圣地。于是乐尊顶礼膜拜,决心在这里拜佛修行,便请来工匠,在悬崖峭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佛门弟子、达宫贵人、商贾百姓,善男信女都来这里捐资开窟,从4世纪至14世纪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经久不衰。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封闭,直到1900年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被列强盗取被展示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国只余很少一部分。
96号窟,莫高窟象征性的“九层楼”,此窟内有莫高窟最大的未来佛,高35.5米,两膝之间宽12.5米,中国排名第三。这么大一座佛像修在洞窟里,你就会发现中国佛教传承文化有多了不起,那些匠人的手艺是多么的精湛。看莫高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不是看死了一千多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
参观完莫高窟已是14.00了,沈师傅带着我们吃了一盘正宗的“新疆大盘鸡”5个人100块吃的很饱(无图)。饭后回酒店休息,实在是太热了,等到5.30准备前往鸣沙山。
关于鸣沙山月牙泉有这样一个传说:从前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
丝路远驼铃摇曳。骑骆驼100一人,我们这队没有拍照,滑沙的,带队的就带我们走很陡的近路。差评!
脱了鞋踩沙子还是很舒服的。
在鸣沙山上看完日落,已将近21.30了。出来景区吃了饭就回去休息了,本想去也是买点东西的。
第五天,敦煌——瓜洲——嘉峪关——张掖。
途径瓜洲。这个可跟“泊船瓜洲”里的“瓜洲”不同,如果你认为这里是片瓜田,也不对,其实吧,它就是高速公路边上的小摊贩在这里售卖当地特产瓜干而得名。这里的瓜干很甜,因为是自然风干的,所以是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嘉峪关市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北枕黑山,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自然界的天然屏障相连接,占据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有着易守难攻的特性。
沈师傅告诉我们嘉峪关景区的性价比不高,且在外面就可以看见。我们就没有买票进去,而是找了一个当地的出租车带着我们在外面看了一眼,30元一人。
嘉峪关的博物馆免费开放,可凭身份证进入。
在嘉峪关市吃过午饭就赶往七彩镇。
张掖丹霞地貌位于临泽县(七彩丹霞景区)及肃南县(冰沟丹霞景区)境内,距张掖市40千米。方圆100平方千米的祁连山北麓丘陵地带,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白银乡为中心,海拔高度在2000米至3800米之间,东西长约40千米,南北宽约5~10千米的地方,数以千计的悬崖山峦全部呈现出鲜艳的丹绝色和红褐色,相互映衬各显其神,展示出“色如渥丹,灿若明霞”的奇妙风采的丹霞地貌。 当地少数民族把这种奇特的山景称为“阿兰拉格达”(意为红色的山)。
张掖丹霞分四个观景点,游人只能顺次序,一个一个景点观赏,如果要返回看上一个景点,必须回到第一个站,再排队,我想这是张掖的风景点长期接待旅客的有效经验,虽然有点麻烦,好在都有区间车,就是花点时间,我想这也许是为了保证大多数人更有次序观赏的的举措吧。
张掖丹霞分四个观景点,游人只能顺次序,一个一个景点观赏,如果要返回看上一个景点,必须回到第一个站,再排队,我想这是张掖的风景点长期接待旅客的有效经验,虽然有点麻烦,好在都有区间车,就是花点时间,我想这也许是为了保证大多数人更有次序观赏的的举措吧
这里,集广东丹霞山的雄、险、奇、幽、美于一身,揽新疆五彩城的色彩斑斓为一体。这片土壤曾经是一个很大的湖泊,沧海桑田,湖泊变成陆地,湖里的淤泥却沉积下来产生不同程度的倾斜,或多或少,倾斜成了高低不平的一座座小山丘。而这些泥土里面又含有铁,并被淹埋起来。也正是因为这些铁在不同的环境下才反射出不同的颜色。才形成了如此壮观美丽动魄的丹霞地貌。
很遗憾日落被云层遮住了,没有看见最美的晚霞。
第六天,张掖七彩镇出发——扁都口——祁连卓尔山。
扁都口油菜花观景点,可惜时间不对。
推荐入住祁连山国际青旅,窗户对面就是牛心山(正在开发)。
楼上的墙面都被写满了,只拍了一张。
放下行李休息了一会就前往卓尔山景区。
卓尔山属于丹霞地貌,由红色砂岩、砾岩组成。藏语称为"宗穆玛釉玛",意为美丽的红润皇后。卓尔山景区项目建设地位于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紧靠八宝河与藏区神山阿咪东索(牛心山)隔河相望。站在卓儿山顶视野极度开阔,四周没有任何遮拦,山对面是一山尽览四季景色的牛心山,左右两侧分别是拉洞峡和白杨沟风景区,背面是连绵起伏的祁连山,山脚下滔滔八宝河像一条白色的哈达环绕在县城周边。处处美景,宛如仙境,令人心旷神怡。
在景区大巴上有几个穿着短袖的阿姨问我穿这么多不热吗。当他们感受到山上的风就不会这么觉得了。冷的瑟瑟发抖。
回到青旅吃了一碗羊肉粉汤,味道很赞。本来还要了一碗米饭结果被旁边毕业旅行的十个人吃完了,很巧,在黑马河的时候我们就住一个地方在这里又遇见了,他们明天早上才去卓尔山景区。
山下的万家灯火,饭后出去逛了一圈。又回到青旅跟他们瞎扯。
第七天,祁连县——岗什卡雪峰——西宁。
途径阿柔大寺,阿柔寺最初为一座静房,30年后,献寺于阿里达尔罕曲结。里达尔罕曲结后又称“阿里呼图克图”,其第二世罗桑丹巴热吉出生于阿柔部落,曾入藏学经,返回后扩建阿柔寺;第三世桑丹巴达吉建立显宗学院,完善各种法会制度,寺僧增至400 人,发展成一座正规寺院。
峨堡镇,位于祁连县境东部,东和甘肃省接壤。距县府驻地72千米。人口0.2万,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65%,还有回、汉、蒙古、土族等。总面积0.2万平方千米。峨堡镇驻红土城,辖峨堡、白石崖、黄草沟、芒扎4个牧委会。
要进西宁市区附近吃了个散伙饭。
青海特色炕锅,不是坑锅!
看了一眼传说中的“莫家街”,无非就是卖特产和吃特色的地儿。还是得晚上逛才有意境。
弥补来时没有看到西宁站的遗憾。
那短短的一周里,有惊喜有遗憾,我曾踏过雪地、穿越无人区、站在茫茫沙漠里感受烈日炎炎、 穿梭在雪山中冻得瑟瑟发抖,不论当时的环境有多恶劣 ,不论过程中有多少抱怨,现在想想有这样一段经历也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