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5岁左右刚上初中的时候,我意识到一个概念,我是一个可以独立的个体,也就是我可以精神与身体双独立,于是我开始翻看大量心理学书籍印证这个观点,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只因心中的我们常常有父母这样的精神支柱依托而根本后知后觉或意识不到人格独立之所在与重要性,于是我与我的朋友们分享了我的观点,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认为现阶段的独立根本没必要。对此估摸有一个月的时间我在反复思考这个问题,我是个很热爱音乐的人,我热爱一切与演艺有关的事情,那样的事情与我而言是一种艺术形态的表达,是精神世界的结晶创作与传递,可当我与家人提起此事,他们总认为我是一时兴起或是玩性大发,实则不然,那半年我周围所有的人都会反对我所谓的理想,刚开始我的不解并十分痛苦的,忽然你好像望见了人们的另一面,他们恶语相向、固执己见,你忽然发现人心中的成见才是一座大山,于是你犹豫、纠结、自疑、抑郁、面临价值观不同的碰撞与自身意志的消沉破碎,可万物皆相对,结束即是开始,就在我完全破碎在此之前的价值观后,我清晰看到一件事情的本质,之前的15年,我的精神一直从未独立,有老者说,这十分正常,你还只是一个孩子,有朋友说这很正常我们还是学生,又或有人说,不清楚随便活着不就好了,不要想这么多。众说纷纭却又殊途同归,原来许多人的一生从未实现人格独立,他们是可喜的却也是可悲的,可喜在活得简单不失单纯,可悲在一生从未与真正的自己交手,于是我再一次发觉独立精神的重要性,我开始跳出当局者角度思考问题,古人云:“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当我以第三视角观察形势我发现,理想本身无错,是可贵的,只是它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人们心中的现实、逃避、懦弱与固执,每个人都是不同环境的产物,所以生来我们的世界观与价值观都是不同的,又怎能以一人之视角囊概世界之对错呢?我开始愤怒,愤怒原因是看到了人性的弱点,可愤本身也是弱点,于是我再一次抛弃情绪跳出当局者角度,大概又思考了半月之余读了很多很多书籍,我发现了更至关重要的原因————即无知。
当一个人在无知状态下,对万事万物的判断准则是极其狭隘的,他们会用着那类似于臭皮鞋一般破旧不堪又穿得舒适习惯的惯性个人环境思维来决绝单一的评判某个事物并想方设法加以论证来使人们认可自身观点的正确性,显而易见,这是非常极端又自私的人性弱点,你我都有过这样的行为,只是往往你自己都意识不到,它早已成为你潜意识的一种惯性思维,也可以称之为个人价值观的基本区别造成了你我语言行为的差异,我忽然醍醐灌顶,于是我不再纠结与生气却萌生出一丝快意,因为我明白我已经打破了固有的旧皮鞋一般的个人价值观,重塑了新的价值观,一人之力量终归是极其有限的,可杨绛先生有一句话深入我心:无论人生到哪一阶层,阶下人在仰望你,阶上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季羡林老先生也说过很多颇有意义的话:“当一个人发觉自己的能力有极限的时候却又依旧有一颗强大的热爱整个世界,那这个人必定是极其美好的。”原来许多哲人都与我有过价值观破碎到重塑的经历,这个过程是极其痛苦不堪的,我因此曾得过近两年左右的重度抑郁症,尼采说:“精神上高度纯净之人笔伴有时长的抑郁,他们太清醒以至于时时刻刻都望着那不堪的人性,与此不断交手。”
所以我真诚的希望大家多审视自身的独立意识与惯性价值观思维,我们是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我们当是自由的灵魂与这个世界对话与自己不断和解与他人不断交换价值观念,而非以自己的固有思维抵触舍弃一切与自身观念不符合的因素,举个例子,大多数人认为酒吧里都不是好人,可事实上不去酒吧就都是好同志吗?这就是典型的个人价值观偏执,所以独立思考精神异常可贵,请不要将我们的无知当作伤害他人与世界的工具,尊重所有声音,但只成为正确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