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心去观察一下,在学校里经常被欺负被霸凌的孩子总是相同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有着自卑、容易讨好别人、经常忍耐、懦弱的性格。
那这样的孩子为什么会遭到霸凌呢?因为这样的孩子自身没有与人相处的底线,当遇到事件时,他们一再地退让忍耐,以为这样可以感动别人,让别人收手,但是可怜的孩子对于人性的黑暗还是认识太少,他真的不懂得在人际关系中有一部分人真的会“得寸进尺”的。
这类孩子不善于、不愿意、不敢还击,于是就只能在咄咄逼人的情境下,被人经常地霸凌却不敢言说。
那这些孩子这样的性格是怎样养成的呢?这需要追溯到孩子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
这类孩子从小一定是受到过很多的“谦让教育”。比如:小时候小朋友一起玩,会争抢玩具,大人可能就会告诉孩子:“哎呀弟弟小,先让弟弟玩吧”或者“她是女孩,你要有礼貌,先让女孩玩”,“和小朋友打架是不好的行为”……这种谦让教育和道德教育会让小孩渐渐变得忍气吞声,不争不抢,认为自己没有资格先去玩那个玩具,这会让孩子很自卑。
另外,有时大人会无意识让孩子逃避争抢的环境。孩子们发生纠纷的时候,有的大人不是让孩子们自己解决,而是介入孩子们的争夺,替自己的孩子出头,斥责别家的孩子,要么就是拉着自己的孩子走开“不和他们玩”。这种逃避会让孩子学习不到如何解决与对方的冲突,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害怕冲突、一再退让。
这种谦让教育、道德教育、逃避教育会让孩子渐渐的丢失了底线,丢失了自我。
那怎样让孩子养成有底线的性格呢?
1--6岁很关键,让孩子拥有对自己物品的支配权。
1、你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你的东西,你可以随意支配。当你想给别人玩的时候,你就可以给他们;如果自己内心不想的话,可以说“不”。
2、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出现争夺争吵是很正常的事件。教育孩子过程中,道德标准少一些,不要说什么“争吵打架是不礼貌的行为”等,而要多说“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解决方式”。
3、另外,孩子们出现矛盾时,大人可在不远处观察,尽量不介入孩子们纷争,不“以暴制暴”,让孩子自己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与人相处的能力,解决冲突矛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