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许次纾曾在《茶疏》中写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也。”可见,在饮茶艺术中,对水的 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评价标准主要涉及水质、水味两个方面:对水质的要求是 清、轻、活;对水味的要求则是甘。
水质以清、净为重。清是相对浊而言的,饮用水应该质地洁净,这也是生活中的常识。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看,水之轻、重,类似于今天所说的软水、硬水。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它们会与茶中的成分发生反应,从而影响茶汤的口感。因此硬水不宜用来泡茶,软水 才是理想的泡茶用水。
雪水、雨水均属于软水;
溪水、泉水、江河水属暂时性硬水,经过煮沸就可以变为软水,泡茶效果也很好。但 硫磺泉水 不宜用来泡茶。
“水不问江井,要贵之活”“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情。都说明宜茶水 贵在”活“
活水即流动之水,因为”流水不腐“水质更纯净,所以泡茶效果佳。但瀑布、湍流一类的气盛脉涌的水 与主静的茶旨不合,因而不主张用来泡茶。
蔡襄在《茶录》中认为:“水泉不甘,能损茶味。”
罗凛在《茶解》中写道:“梅雨如膏,万物赖以滋养,其味独甘,梅后便不堪饮。”可见,古代学者认为宜茶水品重在“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现代人对水的要求已经很难用古人的标准衡量,目前,茶界对饮茶用水所认定的水质标准主要是:“色度不超过15度,无异色;浑浊度小于5度;无异臭味;不含肉眼可见物;ph值介于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度;毒理学及细菌指标都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