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 | 绝对化思维:人为什么会陷入悲观主义
【知识要点】
1.有价值的感知:习得性无助、扩大防御范围、自我活动空间、永久化、普遍化、人格化、时间维度、永久性的判断、内心完美自我的形象、内心已有的规则、可能产生的伤害、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
2.作者感知如何:准确丰富
3.作者讲了什么:
1)任何回避行为和抑郁情绪背后,都有习得性无助的影子。这源于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伤害的抽象化,扩大防御伤害,从而避免可能的伤害,可同时也将自我活动空间缩小。如在一家创业型公司受创,扩大到不适合所有创业型公司—不适合所有公司—不适合上班。
2)绝对化思维的三种抽象方式:时间维度上永久化,一段时间内的看成“永远”,如“总是”,看不到变化的希望,就会带来悲观沮丧;普遍化,把个别推广到所有;人格化,把很多因素归咎为某个特定人(某人或自己)。
3.把人生当做一个无限游戏,与现实世界发生联系,没有终点,一切不过是路途中的风景,不断前进。
4.怎么讲的:
由习得性无助的著名实验进一步到绝对化思维的本质,接着介绍其三种抽象方式,最后讲到其让我们停止自我探索,并配以贴切的生活案例。
5.讲的怎么样:逻辑的事例都很好。
【我的思考】
1.与同事一次激烈的电话争执让我认为她是一个很难相处,并尽量避免来往,必要时的联系也是格外注意,结果自己很累。可能我不需要这么敏感,尝试正常交往。我的态度也会影响她的回应方式。
2.昨天跟老公抱怨:想管着我又不理解我,在他看来到点就应该吃饭睡觉,做的其他事都是没意义的。他听到后很惊讶,自己从没这么想。他对我的行为有过几次反对,接着心里不自觉认为他不认可我做的所有事,尤其是那些自己艰难持续着又没看到明确结果但内心也不是百分百笃定的事。双重的不确信让我内心彷徨又投射到他身上。
【我的行动】
多沟通、多尝试,了解本来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