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偷懒的时间有点长,仗着存货有两周没有写读书笔记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内容与之前的从零到一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所以看到后面稍有一些意兴阑珊。这一章说的的是创新。
首先他提到了创新点如何筛选的原则:
第一,这个想法必须涉及一个能够影响数亿人甚至几十亿人的巨大挑战或机遇。第二,这个想法必须提供一种与市场上现存的解决方案截然不同的方法。我们不希望在已有的做事方法上做改进,而是想另辟蹊径。第三,将突破性解决方案变为现实的科技至少必须具备可行性,且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实现。
简单来说就是要有大价值,大突破,又有可行性。然后始终提到了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用户和客户,客户是指付钱的人,用户是指使用的人,这两类人在某些场合是一致的,但是也有不少场景是分离的。
书中举的摩托罗拉的栗子:当时摩托主要产品是手机,当然个人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另外一个重要的渠道是运营商,运营商可能一次性有大规模的采购,所以更容易引起摩托的关注,然而运营商仅仅是客户,并不是用户。他关注的点并不在终端用户的体验上,如果手机厂商跟着运营商的思路走,当然无法做出极致用户体验的产品。其实国内运营商的定制手机也少有能火的。
我们做的企业级信息系统的用户要更复杂一些,很多时候并不是自然人,而是有特别属性的如客服,调度,操作,司机,老板等等。这里面当然老板是客户兼用户,其他角色是用户为主。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要思考满足谁的需求最为关键。
找到了创新方向后,接下来是投入资源,关于资源的分配,书中提到了两个原则,公司层面的70/20/10原则和个人层面的20%时间
70/20/10作为我们的资源配置原则,即将70%的资源配置给核心业务,20%分配给新兴产品,剩下的10%投在全新产品上。
70/20/10原则确保核心业务占有大部分资源,蓬勃发展中的新兴业务可享受一定的投资,而与此同时,异想天开的疯狂构想也得到了一定的支持,以防成为不可避免的预算削减的牺牲品。10%的资源并不算多,但也合理。
有点像8020法则,但是实际上更是一种妥协。20%原则是谷歌著名的20%的兴趣时间,充分激发个人的创新力。不过书中提到了两点补充是这个20%可能是工作时间之外的,也就是100%再加20%,另一个是这个20%可以积累,也就是可以累计形成一段专职的时间来完成更大的创意。
基本上把这本书看完了,虽然感觉上大多数企业和谷歌没法比较,但是一些思路和想法包括做法依然值得借鉴,企业思路和创新的框架仍然是共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