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1、前言
面向对象(简称OO,Object Oriented),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中有了面向对象分析(OOA)、面向对象设计(OOD)、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OP)等新的系统开发方式模型的研究。
对C++、Java等面向对象编程语言而言,一切皆是对象。把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抽象地体现在编程世界中,一个对象代表了某个具体的实体或操作。一个个对象最终组成了完整的程序设计,这些对象可以是独立存在的,也可以是从别的对象继承过来的,对象之间通过相互作用传递信息,实现程序开发。
2、面向对象
2.1 对象的概念
Java语言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对象就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核心。所谓对象就是真实世界中的实体,对象与实体是一一对应的,也就是说,现实世界中的每一个实体都是一个对象,它是一种具体的概念。对象有如下特点:
对象具有属性和行为;
对象具有变化的状态;
对象具有唯一性;
对象都是某个类别的实例;
一切皆是对象,真实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视为对象。
2.2 面向对象和面向过程的区别
2.2.1 面向过程
(1)面向过程:
是一种较早的编程思想,顾名思义就是该思想站在过程的角度思考问题,强调的就是功能行为,功能的执行过程,先后顺序,每一个功能我们都可以使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使用的时候是依次调用方法函数。
(2)面向过程的设计:
最小的程序单元就是函数,把每个函数负责完成某一个功能,用于接受输入数据,,函数对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输出结果数据,整个软件系统由一个个的函数组成,其中作为程序入口的函数称之为主函数,主函数依次调用其他函数,普通函数之间可以相互调用,从而实现整个系统功能。
(3)面向过程的缺陷:
面向过程采用的是指定而下的设计模式,在设计阶段就需要考虑每一个模块应该分解成哪些子模块,每一个子模块又细分为更小的子模块,如此类推,直到将模块细化为一个个函数。
面向过程最大的问题在于随着系统的膨胀,面向过程将无法应付,最终导致系统的崩溃。为了解决这一种软件危机,我们提出面向对象思想。面向过程设计针对分布式、并发性问题无法解决。
(4)面向过程的问题:
设计不够直观,与人类的思维习惯不一致;
系统软件适应新差,可拓展性差,维护性低。
2.2.2 面向对象
(1)面向对象:
面向对象是一种基于面向过程的新编程思想,顾名思义就是该思想是站在对象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把多个功能合理放到不同对象里,强调的是具备某些功能的对象。
对于具备某种功能的实体,我们称为对象。面向对象最小的程序单元是:类。
(2)面向对象的优势:
面向对象更加符合常规的思维方式,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强,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有良好的可维护性;
在软件工程上,面向对象可以使工程更加模块化,实现更低的耦合和更高的内聚。
3、面向对象三大特性简介
面向对象开发模式更有利于人们开拓思维,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便于程序的划分,方便程序员分工合作,提高开发效率。该开发模式之所以使程序设计更加完善和强大,主要是因为面向对象具有继承、封装和多态三大核心特性。
3.1 继承
继承是java面向对象编程技术的一块基石,因为它允许创建分等级层次的类。继承就是子类继承父类的特征和行为,使得子类对象(实例)具有父类的实例域和方法,或子类从父类继承方法,使得子类具有父类相同的行为。
兔子和羊属于食草动物类,狮子和豹属于食肉动物类。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又是属于动物类。所以继承需要符合的关系是:is-a,父类更通用,子类更具体。虽然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都是属于动物,但是两者的属性和行为上有差别,所以子类会具有父类的一般特性也会具有自身的特性。
3.2 封装
在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方法中,封装(Encapsulation)是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份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封装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保护屏障,防止该类的代码和数据被外部类定义的代码随机访问。要访问该类的代码和数据,必须通过严格的接口控制。封装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我们能修改自己的实现代码,而不用修改那些调用我们代码的程序片段。适当的封装可以让程式码更容易理解与维护,也加强了程式码的安全性。
3.3 多态
多态是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的能力。多态就是同一个接口,使用不同的实例而执行不同操作,如图所示:
多态性是对象多种表现形式的体现。
现实中,比如我们按下 F1 键这个动作:
如果当前在 Flash 界面下弹出的就是 AS 3 的帮助文档;
如果当前在 Word 下弹出的就是 Word 帮助;
在 Windows 下弹出的就是 Windows 帮助和支持。
同一个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对象上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4、面向对象编程三大特性详解
面向对象编程是利用 类和对象编程的一种思想。万物可归类,类是对于世界事物的高度抽象 ,不同的事物之间有不同的关系 ,一个类自身与外界的封装关系,一个父类和子类的继承关系, 一个类和多个类的多态关系。万物皆对象,对象是具体的世界事物,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封装,继承,多态,封装,封装说明一个类行为和属性与其他类的关系,低耦合,高内聚;继承是父类和子类的关系,多态说的是类与类的关系。
4.1 继承
4.1.1 继承简介
如同生活中的子女继承父母拥有的所有财产,程序中的继承性是指子类拥有父类数据结构的方法和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在Java中,继承只能是单继承。
例如定义一个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如果不采用继承方式,那么两个类中需要定义的属性和方法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 能够看出,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中的许多属性和方法相同,这些相同的属性和方法可以提取出来放在一个父类中,这个父类用于被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继承。当然父类还可以继承别的类,如下图所示:
总结上图的继承关系,可以用概括的树形关系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学校主要人员是一个大的类别,老师和学生是学校主要人员的两个子类,而老师又可以分为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两个子类,学生也可以分为班长和组长两个子类。
使用这种层次形的分类方式,是为了将多个类的通用属性和方法提取出来,放在它们的父类中,然后只需要在子类中各自定义自己独有的属性和方法,并以继承的形式在父类中获取它们的通用属性和方法即可。
继承是类与类的一种关系,是一种“is a”的关系。比如“狗”继承“动物”,这里动物类是狗类的父类或者基类,狗类是动物类的子类或者派生类。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Java中,继承只能是单继承,即一个类只有一个父类。
补充:虽然Java中的继承只能单继承,但是可以通过内部类继承其他类来实现多继承。另外,可以通过实现多个接口来实现更多的继承接口方法。示例如下:
publicclassSonextendsFather{publicvoidgo(){ System.out.println("son go"); }publicvoideat(){ System.out.println("son eat"); }publicvoidsleep(){ System.out.println("zzzzzz"); }publicvoidcook(){//匿名内部类实现的多继承newMother().cook();//内部类继承第二个父类来实现多继承Mom mom =newMom(); mom.cook(); }privateclassMomextendsMother{@Overridepublicvoidcook(){ System.out.println("mom cook"); } }}
4.1.2 继承的优点
子类拥有父类的所有属性和方法(除了private修饰的属性不能拥有)从而实现了实现代码的复用。
4.1.3 继承的语法
关键字 extends 表明正在构造的新类派生于一个已存在的类。已存在的类被称为超类(super class)、基类(base class)或父类(parent class);新类被称为子类(subclass)、派生类(derived class)或孩子类(child class)。
4.1.4 继承的注意点
(1)方法的重写
子类如果对继承的父类的方法不满意(不适合),可以自己编写继承的方法,这种方式就称为方法的重写。当调用方法时会优先调用子类的方法。
重写要注意:
返回值类型、方法名、参数类型及个数都要与父类继承的方法相同,才叫方法的重写。
重载和重写的区别:
a)方法重载:在同一个类中处理不同数据的多个相同方法名的多态手段。
b)方法重写:相对继承而言,子类中对父类已经存在的方法进行区别化的修改。
(2)继承的初始化顺序
a)初始化父类再初始化子类
b)先执行初始化对象中属性,再执行构造方法中的初始化。
==> 基于上面两点,我们就知道实例化一个子类,java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父类对象属性初始化—->父类对象构造方法—->子类对象属性初始化—>子类对象构造方法。
(3)final关键字
使用final关键字做标识有“最终的”含义。如果使用了final关键字,则有如下特点:
final 修饰类,则该类不允许被继承;
final 修饰方法,则该方法不允许被覆盖(重写);
final 修饰属性,则该类的该属性不会进行隐式的初始化,所以 该final 属性的初始化属性必须有值,或在构造方法中赋值(但只能选其一,且必须选其一,因为没有默认值!),且初始化之后就不能改了,只能赋值一次;
final 修饰变量,则该变量的值只能赋一次值,在声明变量的时候才能赋值,即变为常量。
(4)super关键字
在对象的内部使用,可以代表父类对象。
a)、访问父类的属性:如:super.age;
b)、访问父类的方法:如:super.eat();
super的应用:首先我们知道子类的构造的过程当中必须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其实这个过程已经隐式地使用了我们的super关键字。这是因为如果子类的构造方法中没有显示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则系统默认调用父类无参的构造方法。那么如果自己用super关键字在子类里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则必须在子类的构造方法中的第一行。
要注意的是:如果子类构造方法中既没有显示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而父类没有无参的构造方法,则编译出错。
(补充说明,虽然没有显示声明父类的无参的构造方法,系统会自动默认生成一个无参构造方法,但是,如果你声明了一个有参的构造方法,而没有声明无参的构造方法,这时系统不会动默认生成一个无参构造方法,此时称为父类有没有无参的构造方法。)
4.2 封装
4.2.1 封装的概念
封装是将代码及其处理的数据绑定在一起的一种编程机制,该机制保证了程序和数据都不受外部干扰且不被误用。封装的目的在于保护信息,使用它的主要优点如下:
保护类中的信息,它可以阻止在外部定义的代码随意访问内部代码和数据。
隐藏细节信息,一些不需要程序员修改和使用的信息,比如取款机中的键盘,用户只需要知道按哪个键实现什么操作就可以,至于它内部是如何运行的,用户不需要知道。
有助于建立各个系统之间的松耦合关系,提高系统的独立性。当一个系统的实现方式发生变化时,只要它的接口不变,就不会影响其他系统的使用。例如 U 盘,不管里面的存储方式怎么改变,只要 U 盘上的 USB 接口不变,就不会影响用户的正常操作。
提高软件的复用率,降低成本。每个系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得到使用。例如,一个 U 盘可以在多台电脑上使用。
Java 语言的基本封装单位是类。由于类的用途是封装复杂性,所以类的内部有隐藏实现复杂性的机制。Java 提供了私有和公有的访问模式,类的公有接口代表外部的用户应该知道或可以知道的每件东西,私有的方法数据只能通过该类的成员代码来访问,这就可以确保不会发生不希望的事情。
4.2.2 封装的优点
在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方法中,封装(Encapsulation)是指一种将抽象性函式接口的实现细节部分包装、隐藏起来的方法。封装可以被认为是一个保护屏障,防止该类的代码和数据被外部类定义的代码随机访问。要访问该类的代码和数据,必须通过严格的接口控制。封装最主要的功能在于我们能修改自己的实现代码,而不用修改那些调用我们代码的程序片段。适当的封装可以让程式码更容易理解与维护,也加强了程式码的安全性。
封装的优点可总结如下:
良好的封装能够减少耦合;
类内部的结构可以自由修改;
可以对成员变量进行更精确的控制;
隐藏信息,实现细节。
Java 封装,说白了就是将一大坨公共通用的实现逻辑玩意,装到一个盒子里(class),出入口都在这个盒子上。你要用就将这个盒子拿来用,连接出入口,就能用了,不用就可以直接扔,对你代码没什么影响。
对程序员来说,使用封装的目的:
偷懒,辛苦一次,后面都能少敲很多代码,增强了代码得复用性;
简化代码,看起来更容易懂;
隐藏核心实现逻辑代码,简化外部逻辑,并且不让其他人修改,jar 都这么干;
一对一,一个功能就只为这个功能服务;避免头发绳子一块用,导致最后一团糟。
4.2.3 封装的实现步骤
a)修改属性的可见性来限制对属性的访问(一般限制为private),例如:
publicclassPerson{privateString name;privateintage;}
这段代码中,将 name 和 age 属性设置为私有的,只能本类才能访问,其他类都访问不了,如此就对信息进行了隐藏。
b)对每个值属性提供对外的公共方法访问,也就是创建一对赋取值方法,用于对私有属性的访问,即get and set。
(1)访问修饰符
从上到下封装性越来越差。
(2)this关键字
this关键字代表当前对象
this.属性 操作当前对象的属性
this.方法 调用当前对象的方法。
封装对象的属性的时候,经常会使用this关键字。
当getter和setter函数参数名和成员函数名重合的时候,可以使用this**区别。如:**
(3)Java 中的内部类
内部类( Inner Class )就是定义在另外一个类里面的类。与之对应,包含内部类的类被称为外部类。那么问题来了:那为什么要将一个类定义在另一个类里面呢?原因当然是由Java内部类的作用决定啦!
内部类的主要作用如下:
内部类提供了更好的封装,可以把内部类隐藏在外部类之内,不允许同一个包中的其他类访问该类。
内部类的方法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所有数据,包括私有的数据。
内部类所实现的功能使用外部类同样可以实现,只是有时使用内部类更方便。
内部类可分为以下几种:
成员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
方法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
4.3 多态
4.3.1 多态的概念
面向对象的多态性,即“一个接口,多个方法”。多态性体现在父类中定义的属性和方法被子类继承后,可以具有不同的属性或表现方式。多态性允许一个接口被多个同类使用,弥补了单继承的不足。多态概念可以用树形关系来表示,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老师类中的许多属性和方法可以被语文老师类和数学老师类同时使用,这样也不易出错。
4.3.2 多态的好处
(1)可替换性(substitutability)。多态对已存在代码具有可替换性。例如,多态对圆Circle类工作,对其他任何圆形几何体,如圆环,也同样工作。
(2)可扩充性(extensibility)。多态对代码具有可扩充性。增加新的子类不影响已存在类的多态性、继承性,以及其他特性的运行和操作。实际上新加子类更容易获得多态功能。例如,在实现了圆锥、半圆锥以及半球体的多态基础上,很容易增添球体类的多态性。
接口性(interface-ability)。多态是超类通过方法签名,向子类提供了一个共同接口,由子类来完善或者覆盖它而实现的。
灵活性(flexibility)。它在应用中体现了灵活多样的操作,提高了使用效率。
(3)简化性(simplicity)。多态简化对应用软件的代码编写和修改过程,尤其在处理大量对象的运算和操作时,这个特点尤为突出和重要。
子代父类实例化,然后就相当于一个父亲有很多儿子,送快递的给这个父亲的儿子送东西,他只需要送到父亲的家就行了,至于具体是那个儿子的,父亲还会分不清自己的儿子么,所以你就不用操心了。
4.3.3 使用多态是一种好习惯
多态方式声明是一种好的习惯。当我们创建的类,使用时,只用到它的超类或接口定义的方法时,我们可以将其索引声明为它的超类或接口类型。它的好处是,如果某天我们对这个接口方法的实现方式变了,对这个接口又有一个新的实现类,我们的程序也需要使用最新的实现方式,此时只要将对象实现修改一下,索引无需变化。
比如Map< String,String> map = new HashMap < String,String>();想换成HashTable实现,可以Map< String,String> map = new HashTable < String,String>();比如写一个方法,参数要求传递List类型,你就可以用List list = new ArrayList()中的list传递,但是你写成ArrayList list = new ArrayList()是传递不进去的。尽管方法处理时都一样。另外,方法还可以根据你传递的不同list(ArrayList或者LinkList)进行不同处理。(注:这里关于Map/List的具体实现,和设计模式相关)
4.3.3 Java中的多态
Java里的多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引用多态和方法多态。
(1)引用多态
父类的引用可以指向本类的对象;
父类的引用可以指向子类的对象;
我们用代码来体验一下,首先我们创建一个父类Animal和一个子类Dog,在主函数里如下所示:
注意:我们不能使用一个子类的引用来指向父类的对象。
这里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引用多态的意义,才能更好记忆这种多态的特性。为什么子类的引用不能用来指向父类的对象呢?我在这里通俗给大家讲解一下:就以上面的例子来说,我们能说“狗是一种动物”,但是不能说“动物是一种狗”,狗和动物是父类和子类的继承关系,它们的从属是不能颠倒的。当父类的引用指向子类的对象时,该对象将只是看成一种特殊的父类(里面有重写的方法和属性),反之,一个子类的引用来指向父类的对象是不可行的!
(2)方法多态
根据上述创建的两个对象:本类对象和子类对象,同样都是父类的引用,当我们指向不同的对象时,它们调用的方法也是多态的。
创建本类对象时,调用的方法为本类方法;
创建子类对象时,调用的方法为子类重写的方法或者继承的方法;
使用多态的时候要注意:如果我们在子类中编写一个独有的方法(没有继承父类的方法),此时就不能通过父类的引用创建的子类对象来调用该方法!!!
注意: 继承是多态的基础。
(3)引用类型转换
了解了多态的含义后,我们在日常使用多态的特性时经常需要进行引用类型转换。
1.向上类型转换(隐式/自动类型转换),是小类型转换到大类型
就以上述的父类Animal和一个子类Dog来说明,当父类的引用可以指向子类的对象时,就是向上类型转换。如:
2. 向下类型转换(强制类型转换),是大类型转换到小类型(有风险,可能出现数据溢出)。
将上述代码再加上一行,我们再次将父类转换为子类引用,那么会出现错误,编译器不允许我们直接这么做,虽然我们知道这个父类引用指向的就是子类对象,但是编译器认为这种转换是存在风险的。如:
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在animal前加上(Dog)来强制类型转换。如:
但是如果父类引用没有指向该子类的对象,则不能向下类型转换,虽然编译器不会报错,但是运行的时候程序会出错,如:
其实这就是上面所说的子类的引用指向父类的对象,而强制转换类型也不能转换!!
还有一种情况是父类的引用指向其他子类的对象,则不能通过强制转为该子类的对象。如:
这是因为我们在编译的时候进行了强制类型转换,编译时的类型是我们强制转换的类型,所以编译器不会报错,而当我们运行的时候,程序给animal开辟的是Dog类型的内存空间,这与Cat类型内存空间不匹配,所以无法正常转换。这两种情况出错的本质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使用强制类型转换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两种错误!
(3) instanceof运算符,来解决引用对象的类型,避免类型转换的安全性问题。
instanceof是Java的一个二元操作符,和==,>,<是同一类东东。由于它是由字母组成的,所以也是Java的保留关键字。它的作用是测试它左边的对象是否是它右边的类的实例,返回boolean类型的数据。
我们来使用instanceof运算符来规避上面的错误,代码修改如下:
利用if语句和instanceof运算符来判断两个对象的类型是否一致。
补充说明:在比较一个对象是否和另一个对象属于同一个类实例的时候,我们通常可以采用instanceof和getClass两种方法通过两者是否相等来判断,但是两者在判断上面是有差别的。Instanceof进行类型检查规则是:你属于该类吗?或者你属于该类的派生类吗?而通过getClass获得类型信息采用==来进行检查是否相等的操作是严格的判断,不会存在继承方面的考虑;
总结:在写程序的时候,如果要进行类型转换,我们最好使用instanceof运算符来判断它左边的对象是否是它右边的类的实例,再进行强制转换。
(4)重写和重载
多态一般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重写override,一个是重载overload。
重写是由于继承关系中的子类有一个和父类同名同参数的方法,会覆盖掉父类的方法。重载是因为一个同名方法可以传入多个参数组合。 注意,同名方法如果参数相同,即使返回值不同也是不能同时存在的,编译会出错。 从jvm实现的角度来看,重写又叫运行时多态,编译时看不出子类调用的是哪个方法,但是运行时操作数栈会先根据子类的引用去子类的类信息中查找方法,找不到的话再到父类的类信息中查找方法。 而重载则是编译时多态,因为编译期就可以确定传入的参数组合,决定调用的具体方法是哪一个了。
a) 向上转型和向下转型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Son son =newSon();//首先先明确一点,转型指的是左侧引用的改变。//father引用类型是Father,指向Son实例,就是向上转型,既可以使用子类的方法,也可以使用父类的方法。//向上转型,此时运行father的方法Father father = son; father.smoke();//不能使用子类独有的方法。// father.play();编译会报错father.drive();//Son类型的引用指向Father的实例,所以是向下转型,不能使用子类非重写的方法,可以使用父类的方法。//向下转型,此时运行了son的方法Son son1 = (Son) father;//转型后就是一个正常的Son实例son1.play(); son1.drive(); son1.smoke();//因为向下转型之前必须先经历向上转型。//在向下转型过程中,分为两种情况://情况一:如果父类引用的对象如果引用的是指向的子类对象,//那么在向下转型的过程中是安全的。也就是编译是不会出错误的。//因为运行期Son实例确实有这些方法Father f1 =newSon(); Son s1 = (Son) f1; s1.smoke(); s1.drive(); s1.play();//情况二:如果父类引用的对象是父类本身,那么在向下转型的过程中是不安全的,编译不会出错,//但是运行时会出现java.lang.ClassCastException错误。它可以使用instanceof来避免出错此类错误。//因为运行期Father实例并没有这些方法。Father f2 =newFather(); Son s2 = (Son) f2; s2.drive(); s2.smoke(); s2.play();//向下转型和向上转型的应用,有些人觉得这个操作没意义,何必先向上转型再向下转型呢,不是多此一举么。其实可以用于方法参数中的类型聚合,然后具体操作再进行分解。//比如add方法用List引用类型作为参数传入,传入具体类时经历了向下转型add(newLinkedList()); add(newArrayList());//总结//向上转型和向下转型都是针对引用的转型,是编译期进行的转型,根据引用类型来判断使用哪个方法//并且在传入方法时会自动进行转型(有需要的话)。运行期将引用指向实例,如果是不安全的转型则会报错。//若安全则继续执行方法。}publicstaticvoidadd(List list){ System.out.println(list);//在操作具体集合时又经历了向上转型// ArrayList arr = (ArrayList) list;// LinkedList link = (LinkedList) list;}
总结:向上转型和向下转型都是针对引用的转型,是编译期进行的转型,根据引用类型来判断使用哪个方法。并且在传入方法时会自动进行转型(有需要的话)。运行期将引用指向实例,如果是不安全的转型则会报错,若安全则继续执行方法。
b) 编译期的静态分派
其实就是根据引用类型来调用对应方法。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 args){ Father father =newSon(); 静态分派 a=new静态分派();//编译期确定引用类型为Father。//所以调用的是第一个方法。a.play(father);//向下转型后,引用类型为Son,此时调用第二个方法。//所以,编译期只确定了引用,运行期再进行实例化。a.play((Son)father);//当没有Son引用类型的方法时,会自动向上转型调用第一个方法。a.smoke(father);}publicvoidsmoke(Father father){ System.out.println("father smoke");}publicvoidplay(Father father){ System.out.println("father");//father.drive();}publicvoidplay(Son son){ System.out.println("son");//son.drive();}
c)方法重载优先级匹配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方法重载优先级匹配 a = new 方法重载优先级匹配();
//普通的重载一般就是同名方法不同参数。
//这里我们来讨论当同名方法只有一个参数时的情况。
//此时会调用char参数的方法。
//当没有char参数的方法。会调用int类型的方法,如果没有int就调用long
//即存在一个调用顺序char -> int -> long ->double -> ..。
//当没有基本类型对应的方法时,先自动装箱,调用包装类方法。
//如果没有包装类方法,则调用包装类实现的接口的方法。
//最后再调用持有多个参数的char...方法。
a.eat('a');
a.eat('a','c','b');
}
public void eat(short i) {
System.out.println("short");
}
public void eat(int i) {
System.out.println("int");
}
public void eat(double i) {
System.out.println("double");
}
public void eat(long i) {
System.out.println("long");
}
public void eat(Character c) {
System.out.println("Character");
}
public void eat(Comparable c) {
System.out.println("Comparable");
}
public void eat(char ... c) {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c));
System.out.println("...");
}
附言:
本文整理来源于网络、博客等资源,仅做个人学习笔记复习所用。
如果对你学习有用,请点赞共同学习!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