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爱看《中华小当家》的我,一直对美食有着莫名的好感。即使普通的食材,经过用心的加工也能变成美味佳肴。这次厦门行,美食自然不能轻易放过,于是我对当地美食发起了进攻~
最爱吃的就是阿杰五香,洋葱和猪肉紧紧拥抱在一起,香料融合其中,外皮通过油炸进一步激发出香味儿。就是不能吃太多容易腻,哈哈。无骨鸡爪也是蛮好吃的,经过对比最好吃的是柠檬味道的~既有鸡爪的Q弹又有柠檬的清香。最神奇的还有土笋冻,凉凉的加上简单的调味感觉很OK。手撕鸡味道也挺棒,感觉是用了独家配方使鸡肉很入味。沙茶里脊肉一般般,海蛎煎软软的有种吃面糊的感觉不推荐。扁食汤就和小馄饨一样,不过皮很薄在水里像小花一样。上海葱油面~之前在乌镇民宿吃过一次,一直记得那个味道。这次吃感觉也一般吧。
去云水谣一日游据说里面老人都很长寿。说里面水质好空气好。所以团餐以素为主。可能因为早晨起的早吃的牛奶和面包,又沿途喝了很多茶水,感觉中午特别饿。感觉那个麻婆豆腐和炒酸笋还是挺好吃的。在土楼里闻到一阵清香,是香芋饼~感觉香香的。旅游大巴回来的时候经过一个休息站,大叔一直吆喝,他的海蛎煎是最正宗的,厦门的海蛎煎没他的好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一尝果然很不一样。这是脆脆的还有海鲜的鲜甜,那个白萝卜还可以解油腻。
鼓浪屿美食打卡了几家,最惊喜的就是蛋满灌。一个小小的鸡蛋膨大到好几倍,咬开鸡蛋后肉的香味扑鼻而来。吃一口非常的满足~看着师傅在那认真的制作,我更加觉得只有用心做的美食才能这么美味。上面还写写收徒弟,我想如果不收钱的话我肯定报名。有空时我也要试试是怎么把肉放到蛋黄里的。两家鱼丸店都挺有名的,但是在我觉得也就比麻辣烫里的鱼丸好吃一点吧,哈哈。沈家肠粉很多人排队,我也是排了半个小时。。我认真观察着小小的店里人们分工合作,一个上屉蒸肠粉,一个撒作料,一个照呼顾客,一套流程机械又迅速。终于排队拿到我的肠粉,感觉也就那样吧。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大学吃肠粉,记得皮薄薄的,但是馅料感觉还挺多,还有蘸的酱料也很好吃。奶茶也就奶茶的味道吧,无功无过,没那么好喝。图里的沙茶面是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馆吃的,可能是第一次吃感觉很好吃。面是甜味的,里面有肉有海鲜味道还挺丰富。后来又在1980吃了一次,里面很多海鲜,味道也还可以。肉粽的味道怎么说呢,有点吃不太习惯。粒粒香肉味的小饼倒是挺吃的,不过也就偶尔吃一两个行,吃多了也腻。烧仙草可能是厦门的特色,但是我有点Get不到它的美,也没那么好吃呀。还有种草药味,可能是去火吧,感觉和龟苓膏差不多。
又重新下厨啦,感觉我还挺有做饭天赋的,不过得看我的心情和时间。这次蒸的螃蟹和白灼章鱼味道还是可以的~感觉比外面卖的一些东西好吃。果然用心做饭就是不一样。姜母鸭饭,好久没吃到米饭的我吃到米饭还是挺开心哒~感觉厦门这边以面汤面糊等汤汤水水的东西多。
打卡一家餐厅堂宴,香酥芋泥鸭绝对是这次厦门美食行的一个亮点,外皮酥脆内里软糯,芋泥和鸭肉激发出种清甜那个黄色的酱还可以解腻。里面的环境也还可以安排的靠窗的座位还可以看看外面的景色。就像餐厅前面说的厦门好像并没有特别的特色菜,但就是不同的味道构成了独特的回忆。
插播一条北京小吃介绍。北京的美食方砖厂炸酱面,火的不行,排队排了30分钟。不过我把酱都倒进去了一开始有点咸了,当时第一感觉太亏了还是家里的好吃。后来越吃越觉得还挺香,可能因为中午没吃当时又是3点多走的有点饿了就又添了半碗面。吃完以后感觉好撑,不过还挺开心^_^而且那个味道会在口腔里留存一会。后来感觉还是值得排队的。又打卡了一家姚记炒肝,感觉面糊把肝和大肠包裹住了,有点像豆腐脑的卤。不过比那个要稠,当时吃的时候感觉一般,但是吃完之后也是感觉会有一种留香的感觉。而且和厦门的小吃一比有一种满满当当的扎实感。可能和北方豪爽的性格有关。
总而言之,可能是对厦门美食预期有点高,感觉并没有那么惊艳。最开心的可能还是自己煮海鲜吃,味道还是挺鲜甜的。而且在好几次出入菜市场的过程中,感觉那菜价也挺贵的,可能超市里要好点,而且肉类最好也在超市买。那边的口味总体比较清淡,不会是浓油赤酱那一类,比较适合减肥。走在路上不管是男人女人,都很少看见比较胖的。毕竟有时喝碗汤就算吃饭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