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向一位朋友很歉意的说过一句话:“去年你找我时我并不认可,所以回绝了你,现在我需要,所以自己研究明白主动找上门。当初的回绝不是因为那时你做的不好,一切可能只是源于我的无知。”
为了给自己家里选份靠谱的重疾产品,我咨询了很多家保险公司和中介公司,对比来对比去,天天看条款,越学越觉得自己无知,那些合同条款里很多专业名词术语不明白什么意思,上网查、电话问、找上门去咨询,拖拖拉拉折腾了两个多月。一切只是因为有家人生病,我需要保险给我安安心。
这两天下到保号,嘚瑟之余我也是恶趣味爆棚,特享受看别人听到“保险”这个词就像遇到️高能预警一样绕圈圈走开时丰富的心理活动,心里偷笑暗爽,也是日子过的忒闲了~~~
其实,我这样也不对,还是说点正经的吧!
如果你关注“人工智能”、关注“区块链”觉得那是未来大势所趋,总要做点什么好赶上这架马车!那也关注一下疾病吧。那些火爆到貌似跟不上就有可能被转变命运的投资机会甩开的东西,其实看似很近,每天被各种咨询包裹,但是离你还是有些距离的。原谅我对前段时间的自己赤裸裸的鄙视~~~
相比之下,“疾病”却近到让人措手不及。现在每7分钟确诊一个癌症患者,你以为那些人都是不注重养生锻炼,身体不好的么?至少我接触的那些大多是原先身体特好,平时很注意锻炼和养生,做完化疗依旧精神抖擞的人群,且不喝酒不吸烟。现在有几个人还能拍着胸脯说家里或者朋友没有癌症病患的。最近几年哪些疾病高发?高危人群有哪些共性特征?哪个年龄段是疾病高发期?哪些疾病能治愈?采用什么医疗手段?国外有没有更好的治疗选择?治某一种病需要花多少钱?后续康复还需要花多少钱?社保到底能管哪些?
如果你一厢情愿的认为无论什么时候什么病社保都能管你花费的70%或80%,补充医疗还能把剩下的管了。我劝你还是要学习的,或许疾病不是一夜致贫的根源,无知才是。
同样都是当下热点,没道理只关心人工智能区块链,不关心自己的肉身。舍了肉身还能关注啥?
对于“保险”一词,你躲,可能是源于过去二十年国内保险行业野蛮生长做烂了,保险等同于骗钱。你躲,可能是因为有些根植于内心的恐惧,让你潜意识的回避认为不说就永远不会发生。你躲,可能是怕自己抹不开情面被强制消费。你躲,可能是因为你已经买了保险,虽然不太清楚买的是啥,或者没仔细看过合同条款的保障范围,或者看了也没看懂就模糊的、一厢情愿的默认为都保了。等你需要理赔时发现那是一份分红险,你需要治病救命的时候被告知对不起,它管不了,然后愤怒的大骂保险都是骗子!
我就干过类似的事,刚参加工作时,中美大都会的电话销售给我打了两次电话,我就分两次买了四份保险,顺丰快递员背着大一包保险合同来给客户们签,没有条款解释环节,快递员啥都不知道,你签完他就背走了。几年后我急用钱投资,就想退保变现,因为我记得电话里她说过随时可退,保费能返。结果交了七万多退回来三万,我当时很愤怒质问电话另一头,当时不是说都能退么?!!!现在我知道了,可能当时对方说的是“返还现金价值”反正也查无此证了。你知道“现金价值”是什么意思么?另外就是,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当时上的四份保险都是什么!不知道!竟然不知道!半点印象都没有!完全想不起来,因为没走过心。。。没看过合同。。。不过像我这么奇葩的估计也没几个!但是看过合同的我猜你们也未必都看得懂。
学习一下吧!了解一下现在的保险行业是否有所转变,了解一下国家对保险行业的政策风向,了解一下哪些保险公司比较靠谱,了解一下保障型产品和理财型产品的功能区别,了解一下社保之外有哪些注定是要自费,了解一下合同条款里哪些名词术语是什么意思,了解一下哪些是基础保障产品,了解一下哪个产品能帮你哪个忙,了解一下不同公司看似差不多的疾病种类列表在理赔时有没有关于发病年龄、必须开胸、不保微创等限定条件的BUG。我说的仅仅是一小部分,但是我觉得这是最基本的认知。
以为我码了这么多字是想消费你的,千万别多想,我没时间咱也当不认识,其实你也是真不认识我。一个人,不会因为从事不同的行业就转变她的人格与骄傲、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与方式,变成另一个人。更何况我还没改赛道呢!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每家公司的保险产品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所有对比都是相对的,因为保险产品和所有事物一样,没有绝对完美的。有的条款对我是绝对不能接受的BUG,但对你来说可能就没什么影响。你只能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自己的家庭情况,选择一个对你来说综合评判起来“相对完美”一些的产品。但前提是你真的看懂了合同条款,仔细看到了它所有的限定条件。不要自己想象,不要自己“以为”。
感觉快变唐僧碎碎念了。。。总之,还是与时俱进的学习一下吧,了解一下当下的疾病,清晰一下社保能管的范围,更清晰一下无论自己能不能都必须去负担的那个范围,哪怕没准备好钱,至少也要心里有个数。
另外,再悄悄问个问题:你猜社保还能管你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