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发完一篇文章,但是忍不住还想来叨叨一下。起因是天搜索了一下:上外教课听不懂怎么办(看出来我的急躁了吧,其实近期没有外教安排~),当然也是想学习一下方法,看到大部分人都总结了几点,大部分是:
1,单词量不够,听清了也听不懂;2,听不清,也是因为不熟连读听不出来;3,就是听力没练到位,通过看或者慢速能理解,但是快了就不行。
因为之前说过我是拿TED来练泛听的,我理解的泛听就是想给自己创造一个英语环境,好像我去听一场演讲,或者在美国的咖啡馆坐着发呆,可能我人在,但我不一定能听的懂,或者不一定用心在听,但是我身边的人都在说。
然后昨天在搜索的时候有一个回答,我觉得比较不错,当时看完就关掉了,当我再想找的时候(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一直在找,想截个图但是再也找不到了),大意说的是:其实BBC和TED之类的,不一定适合你,如果真的是基础比较薄弱的(是我),建议听听小猪佩奇,我看到这里想:what?没搞错吧。
让我去听动画片?辣不都是小孩子听的?!不过当时作者写的也很诚恳,还举了例子说(大意):不论什么材料背单词是不可避免的,听完小猪佩奇,相信muddy Puddle 你再也不会忘记了。而且一集只有3、5分钟,不会给人造成压力。
我想想也是,至少我看到muddy Puddle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其实是不认识的。而且还看到另一篇的一个英语还可以的人,他除了听TED之外也喜欢小猪佩奇,觉得很有趣。
so,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喜马拉雅找了英文版小猪佩奇,不听不知道,一听。。。原来这个单词是泥坑的意思,这不是佩奇的最爱吗(我有2个孩子所以之前没少看佩奇),而且我发现我真的不能完全听懂。还有其他单词不认识,不过我感受到了一个好处:由于动画片毕竟比演讲简单多了,你不会的单词会很容易脱颖而出,这样有利于挑出不会的单词再单独背诵。结合之前看到的一个回答:做了父母的会知道,孩子大概需要快2岁的时候,才会说出来相对完整点的句子,而且是每天处于中文环境中,像一些爸爸、妈妈这样的词汇家里人还会刻意去教,那么也是听了1年多以后才会的,并且孩子也是每天去说去重复,一些像姥姥,姥爷这样的词发音一开始也是非常不标准的,就是说我们的孩子每天处于母语环境每天在听也需要这么久才会说一些简单的词,听的懂的会稍微多些,但是稍微复杂一些的孩子也是听不懂的。因为我家的妹妹现在刚好19个月,所以我对此也深有感触,目前她还是停留在只会说2、3个字组成的单词阶段。然后我又想起了姐姐,她前几天在幼儿园学了成语接龙,最后一个是下笔成章——章句之徒,其实她跟我说起这个成语的时候,我是不知道的,当时还特意去百度了是什么意思(事实上我已经把这个成语给忘了,刚刚百度找出来的),而且下笔成章我也去搜了,我之前一直认为是落笔成章,当然口语上大家都懂,所以我在想,我急什么啊,孩子们从小每天学说话,还要这么久才会听说很少一部分,而我在中国30多年了也是很多表达都不会,但是也没影响我上学,工作,生活,这就够了不是吗?
我突然觉得我确实应该从动画片学起了,放低姿态吧,虽然年龄是一个成年人,但是英语水平呢?以我的英语基础来说,可不就是相当于小孩子的水平嘛(其实远不如美国3岁小孩会的多),那么为什么我不能静下心来,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一样,慢慢的去接触,学习呢?
所以今天起学习方法又有变啦,听力改成佩奇,从泛听变精听了,新二的学习计划没变,老师也说过,听和说的时候最好想到的是场景,而不是中文,小猪佩奇刚好合适。
相信从今天起,终于可以发自内心的放下急躁,让自己回到小时候,去认真研究动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