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看完了电影,都不明白,为什么声之形里会有两次“自杀未遂”。
邻座的阿姨一直在低声抽泣,而我一直注意不去看她,以免她感到难堪,反而不能让情绪得到释放。
看之前就有在网上搜看网评,知乎上的一句话记忆深刻,意思大概是:看这个电影的每个人之所以会有非常强烈的不同感受,是因为每个人可能曾经的角色不同——施暴者、受欺凌者还是旁观者,甚至有一些幸运地没有经历过校园欺凌的人对这部电影里的故事都会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作为一个校园时代神经大条,并未被欺凌也未曾欺凌过别人或是旁观过欺凌的人来说,校园欺凌离我最近的一次是支教的时候。比如,某个成绩很差而且不太聪明的女生校服上经常有脚印,据其他同学说,这个女生每天都会被打,是的,每一天。
震惊吗?
我曾多次尝试给孩子们讲校园欺凌的危害和已经发生过的悲剧等等,然而,后来呢?我只能对着女孩身上的脚印深深地无力。
是的,也许这个女孩被打不仅仅是施暴者的问题,她自己可能也有错。但,因为涉及到了暴力,我接受不了。打人的那些孩子,平日里那般可爱纯真,惹人喜爱,却在对自己的同龄人下手时,变得那么陌生,让我感到害怕。
所以啊,声之形这部电影是我第一次打心底里认为男主(曾经的欺凌者)不应该跟女主(曾经的被欺凌者)在一起。
自我救赎,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主题。男主想以自杀来赎罪却其实没有实施;而女主却想用自杀来让周围的人不再为自己痛苦或受苦并真正地付诸了行动。我不是说自杀是对的,我一向就觉得连死都不怕的话为什么还怕活着,一向对生命充满了敬畏和爱。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最后想要传递的正能量,有点可笑。
那些和男主一起的欺凌者从不愿意承认自己欺凌过女主,有男主背锅后更是开始欺凌男主。一直那么恣意地长大,还觉得自己是正义的嘴脸,才是叫人觉得既可气又真实的写照。毕竟,“相信自己是正义的”,才能支持每个人接纳自己生命中的丑陋和不完美吧。
就像一朵朵“白莲花”。
可这样的故事究竟该如何结尾呢?也许就不该有结局,因为生活还会继续,时间不会等任何人。而如果没有那些自杀的情节,也许谁也不会有所触动。就像真实的世界里,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校园欺凌事件,却只有当有被欺凌者自杀生亡了之后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可悲!
突然想起了上半年非常火爆的电影——你的名字。意识到,其实里面也牵扯着生死和救赎。而它感动到我的也是那种人与人的羁绊所创造的改变了世界、拯救了无数生命的奇迹。如果没有那场意外,没有曾经的死亡,就不会有后面的改变和相遇。
还有好多好多的影视作品、小说,仔细想想,是不是最能够撼动我们的都或多或少跟生死有关呢?
近来,周围的好几个朋友身上都发生了各种各样无常的事情。
也许是一下子跟生死相关的无常听到的超过了一个值,便迫使我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
我是谁?
我想要怎样的生活?
什么是对我来说有意义的事情?
……
这些问题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可以明确的一件事是:除了生死,其他的所有痛苦和困难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