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
互联网在16年的表现,可谓热的辣眼睛,之前主观上提过一个词“互联网大爆发元年”。而事实上,从16年年中开始,涌现出大批互联网应用平台和社群,大家貌似找到了自己的玩法,而平台也开始大肆扩张,从美团外卖、饿了么、滴滴等生活出行平台,到各类大大小小的免费、付费社群、直播平台等,大家似乎找到了流量变现的方式,如得到、知乎live、微信付费直播,再到基础教育涌现出的洋葱数学、小猿搜题、猿题库、作业帮等。
错误认知
不管是成人终身教育,还是K12基础教育,在各类大小平台上,大家似乎达成了共识:付费知识最有用!所以“知识付费”一度成为异常火爆的概念被传颂,就好像一个新鲜的事物被大众所追捧一样,可事实上,这个概念早已不新鲜,而且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就得谈论它更大的范畴“知识变现”。而“知识付费”和“知识变现”常常被理解为同一个东西,即多数人狭隘的理解为“知识变成现金”,但凡身边有人提到知识变现,难免会被一些人贴上一层“功利”的外衣。
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俯视一切这种不耻的行为早已被我所唾弃,“知识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力量”这样的价值观也被很多有识之士所认可,毕竟个人在没有实现财富自由之前,经济压力都会成为最大的个人压力,但作为个体巨大价值的实现,是坚决不能让它成为价值创造的终点站的。
本文旨在把自己对知识变现的理解做简单的概念梳理,从个人角度谈谈“知识变现”,而不仅仅随大流谈论现在火热的“知识、内容付费”。虽然我也在生产内容,但从目前阶段所创造的价值来看只能做到“知识免费”。
对“知识变现”的思考和打磨,要特别感谢白岩松老师对我的启发,致谢!!
内化
对“知识变现”的思考,我整合了白岩松老师对幸福的理解中提到的三个维度,物质、情感、精神。而现在主流价值观中,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的“知识变现”,是狭隘的定义即“知识付费”,仅仅是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对物质层面的追求和理解。像这种概念不清的状态,是我不太喜欢的,因为模糊而客观存在的概念总会让我焦虑。于我而言解决焦虑最有效的方式,是把这些概念内化,为自己所用,最终产出。随着长期的积累,我开始意识到,这其实是思想的美餐盛宴,概念掌握的越多越深入,对元认知能力的开启和提升是呈现指数级别增长的,所以我将会持续的去思考、实践,因为根本停不下来,只要停一段时间,我就能够感知到自己那种焦虑满满的状态,而尝过这样的甜头之后便不舍得丢弃,这也是我将“知识变成现现实”的方式之一吧,这也是我们所有人做事的本质------“知识变现”。
启发
在认识“知识变现”这个概念之前很长一段时间,从读白岩松的《白说》中,我得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把利器——我称为“人生三分法”。书中内容多是由演讲稿整合而成,却是自成体系的,白岩松老师从横向将人生划分为物质、情感、精神三个维度,而这点也是他在不断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努力思考和践行的底层逻辑。看到之后我整个人就兴奋了起来,马上用这三个标的,对标自己的人生、工作、生活、沟通等等很多方面,立即接入了自己的操作系统,就像突然之间得到了一个内窥镜,对自己的认知开始慢慢客观且清晰起来,而这也是减少认知偏差和完善自知之明的过程。青年的迷茫我是逃不过的,好在现实的焦虑让我不安现状,开始思考和实践,逐渐找到一些好用的工具,帮助自己拨开眼前的迷雾,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和清晰的世界。
概念、价值观铺垫
我提出来广义的知识变现,是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变成“现实”,而非变成“现金”。“现实”是需要勇气直面的,可我们却往往搞不懂什么是现实,所以现实总被描述的“很现实”,还体现出一丝“无奈”之意,作为形容词的时候还带有一丝贬义,这便是概念不清导致的结果。对“现实”错误的理解会误导我们的行为,更何况如果大脑中还有一堆,像这样被我们的环境所灌输的错误概念和价值观,对我们的认知和行为来说后患无穷!所以脑子中有清晰、必要、正确的概念很重要,这些概念之间有清晰、必要、正确连接的价值观同样重要,本文的核心只谈概念。
知识和信息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对我们个体而言,差异巨大无比,在我看来:没有对现实具有指导意义的知识都信息,信息是碎片化的,知识是模块化和体系化的。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为什么懂得这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就是傻傻分不清楚两者之间区别的后果。让你过不好一生的道理充其量只能叫信息,跟你看了个国际新闻、娱乐八卦之间没有什么区别,这也就导致大多数人把刷微博、刷公号、刷新闻当做学习知识,这就是概念不清,说严重一点就是认知偏差。
抽丝剥茧、层层铺垫之后,终于可以好好谈论“知识”和“现实”了。所谓“知识变现”,是把那些你掌握的清晰、必要、正确的概念转化为对行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过程,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主要是指物质、情感、精神三个层面。要把自己的学识转化为物质上一定程度的富足,与他人情感的连接以及个人精神层面的高远追求。至于怎么转化?一字诀“学”,只要能学就应该去学,学那些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自我价值的知识。
对于能够转化为物质的知识,似乎永远是这个社会最为火爆的话题,但物质只能是我们追求幸福的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肯定有一张正确的使用说明,只不过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罢了。而大部分搞不清状况、急功近利的人总会为自己的行为缴“愚人税”,也更容易被少数人“收割”,因为一个事实常常被人忽视:物质和财富是依附于价值而存在的!
对于能够转化为情感的知识,早已汇聚成了“鸡汤”的海洋。有治愈系的“心灵鸡汤”大洋,有发愤图爽的“毒鸡汤”大洋,还有暗黑系的“心灵硫酸”大洋。鸡汤本是有营养的,只是加的东西不同,滋味便不一样了,所以毒不毒与汤无关,与加的“料”有关,所以适当适度的接受一些鸡汤,去“毒”取精,不断思考其本质,还是能补充丰富营养的。对于情感变现的知识,网络上、书本中都有大量的方法论、案例和课程可寻,什么亲子系列、家庭系列、管理系列,有很多针对不同关系的知识,但这些知识鱼龙混杂,最关键在于如何选择,我的选择建议是挑选那些自己承受范围内付费的内容和课程,因为对于个体来说知识付费的好处是互惠双赢的,而金钱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掉劣质信息的高效工具,能有效刺激创作者的创作质量,同时也能逼迫你认真学习,“毕竟是花了钱的啊”!
对于价值转化,我觉得自己是没有资格谈论的,这需要何等的情怀和魄力,既要敢于面对现实,又要心怀希望,努力成为对更多人有用的人。我不知道那脑海中的光亮是什么?但我知道这就是自己终身追寻的方向!
知识变现的过程是一场寻求幸福之旅!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幸福的道路上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