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帆老师的得到专栏里多次听到对全球化的反思,一直没太放在心上。今天,又听吴军老师聊了这个话题,仔细停下,原来全球化确实存在诸多问题,前途也是曲折的。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宾塞认为,全球化的动力有三点,甚至超越了国家的意志:
1. 工业革命以来,特别是二战后,资本、商品、服务和劳动力在全球的自由流动的本能需求;
2.技术和数据(即信息)本能地传播;
3.人员的自由流动的需求。
目前全球化现状有三点:
1.成果显著,代表作为欧盟与WTO;
2.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但未得到相应的回报;
3.全球化的流通造成贫富分化加剧。
但全球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1.欧美很多国家因失业率,很多人开始反对全球化;
2.中东难民潮,欧洲不堪重负;
3.知识和数据自由流动带来的问题,知识产权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如印度对药品的仿制。
全球化前景展望如下:
1.趋势不可逆转,只能修修补补;
2.中国如果相当领头羊,就要付出代价,但未必会愿意;
3.智能化时代的到来,让情况变得更复杂。
全球化不是一件坏事,但它发生太快。
相对于斯宾塞教授的观点,何帆老师的观点略显灰暗。他认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曾经出现过一次波澜壮阔的经济全球化,但这场经济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世界和平,历史的列车反而掉进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深渊。国际贸易会带来赢家和输家,赢家和输家必然试图影响政策,由此可能会加剧阶级冲突或城乡冲突。资本自由化会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大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不可能自动地带来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相反,只有当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了,人民币国际化才能进展得更加顺利。我们不能像特朗普那样修一堵墙,把自己和外部的世界隔绝,但也不能毫无防守,最好的办法是在墙上开一个门。门是敞开的,但要保留在危机时期关上大门的实力。
如果中国按照何帆老师的建议对待全球化,那斯宾塞教授说对了,领头羊是中国不能承受之重。
正如互联网虽然将世界连通,却也将人群纵向切割为很多小的群体,今日头条的读者和得到用户在互联网的世界里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全球化会不会助长某个群体极尽比较优势,而另外群体沦落为无用之人?全球统一,人群两分,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