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着收音机,内容引起我对自己的注意:我认为自己之所以没能练习毛笔字,真的跟环境有关。因为我对写字的兴趣曾经给了我好奇的动力,而且对于在写字上花费时间总是开心的,但是遗憾我没能遇到一个环境的引导。
昨天下午在办公室画中锋,可是墨不停会染开。我跟冯老师发消息,他回复了我起初开始练习不要用生宣,因为对墨和力度的要求高。我心里挺开心,因为有一个热爱写字的老师可以交流,还愿意在你练习过程中指导你。
我小时候喜欢书法,这点或许由于基因的原因。在这个兴趣的动力支撑下,我更愿意花时间在这上面,但是儿童时期的物质匮乏,以及环境氛围中没有人来引导,我对字的结构,下笔没有认识,而且也没有经济条件来发展这样的兴趣,纯粹出去心中的一腔好奇心的热爱在驱使自己写着。等到读初中,我要求转学的想法得到父母支持,他们无论什么情况下,对我提出的想法都会尊重,有条件的许可下也都是支持。那时候语文老师要求交日记,后来在日记本被发下来后,本子上赫然写着一排字"字太差"。这无疑是一种巨大打击,对于一个从农村转学的孩子,没有任何见识的孩子,尤其是曾经对书法有着纯粹热情的孩子,这种打击就堪称是一种欺凌,老师对学生言语上的欺凌。
那天放学回到租住的房子,心里特别难受,因为我想不通字到底差在了哪里,我还心里挺难受的,后来我跟好朋友瑶瑶说这件事,拿给她看,让她跟我一起想到底是哪里差了,这样好改正。她当时安慰我来着,最后我的确心情变好了,想着我一定要坦诚去请教老师。但是最后,也再也没有提起此事了。现在回想也许那个语文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字体就这样主观评价吗?还有就是一个为人师表的老师竟然连爱心都没有吗?后来我工作了,有次发现一个案件涉及该老师,说早已不再是老师被迫离开了钟祥。我心底暗自拍手称赞,我也觉得我当年就是遇到了一个不良老师,这样一个环境,把我的兴趣扼杀了!
毛笔字也是我们念小学时,学校说每天下午上课前二十分钟是书法课,但是好像只持续了一个学期吧,也就是每天那二十分钟的写字,同学们一起舞弄软软的毛笔与墨汁,让我的好奇心得到激发,有了行为。但就持续了一学期,基因也没能得到完全开发。没有花费时间练习,有基因也不会有成果。现在成年了,每次看到别人写书法,我心底会有强烈的愉快感和热情,我知道我依然对她有着兴趣。
在听到理性知识分子中说“兴趣到底是天生就有还是后天培养的?最后讨论出来的结果是,人类个体发展既不是完全由先天基因决定,也不是完全由后天环境决定,而是先天与后天的协同作用。”我觉得真的特别有道理,因为我也在自己身上寻找到了,如果当年我没有遇到打击,如果我有一个被训练的环境,最后又会是什么样?
我只是觉得在少年时期遇到的老师真的很重要,受到的环境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