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还恍惚记得第一次看这本书,只是因为它摆在了热销书单里,加上我那段时间实在无聊,想找些东西暂时冲淡我的颓废和消极。
所以以这样态度看完的书,除了当下那了了的感触,就没有再多的东西了,其实很多时候,不仅仅是书,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我也同样敷衍和无视。
第二次看这本书,是经历了一些事情,想要迫切地从中找到答案,一些我都不那么确定的答案,只是我隐约相信我的某种直觉而已。
看完之后,我的确得到了比第一次要多的东西,但我是否真的懂,真的会改变自己,那都是未知的。
因为或许不到一定年龄或者一个阶段,我们是无法学会环视的,我们太爱掩耳盗铃,总是不自觉地以自我为中心,连时间我们都想操纵。
所谓的来日方长和一切如旧都是时间的谎言。没有什么是不会改变的,没有什么是不会失去的,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很无奈也很真实。
就像这本书里的故事,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遗憾,或许是我们造成的,或许是别人造成的,可无论怎样,那些原本与我们有关的,居然有一天会变得无关,想想就让人心痛。
如果说平常的生活让人熟悉到以为不会发生意外,不会发生离别,那当它发生的时候,就有多么让人措手不及又无可奈何,只留深深地悔恨和伤痛,在余下的人生中徘徊,交织和混沌。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想象一个场景,你离家已经很长时间了,终于回到了从小长大的父母家,兄弟姐妹也带着孩子回到了这里。
父亲退休已经有段日子了,他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报纸,母亲在厨房里忙忙碌碌,还不时地唠叨几句,日子简单而又平静,你会不会觉得这就是幸福?
但书中的主人公在经历这一切的时候,想到的是逃避,是逃离,他不想把自己放在这样的生活场景里,特别是在这个场景里好像有他不太喜欢的父母。
现在再来丰富一下,刚才场景的内容和条件,聚会的原因是死去哥哥的忌日,而父亲和母亲都还沉浸在失去儿子的伤痛中,作为小儿子的你已经失去了工作,带着妻子和她的儿子来到了父母家。
你还会觉得这样的相聚是轻松愉快的吗?还会期盼,还会向往吗?或许你的选择会变得纠结,不再那么肯定。
可是如果你也在想方设法地逃避,逃避自己的父母,逃避自己的家庭,就连简单地相处,也觉得是痛苦的,那在真正失去以后又会不会一遍又一遍地回想这个场景呢?
想要从中找到自己的失败,自己的懦弱,和被无限放大后那被自己忽视的爱,越是琐碎,就越是独特,你不想丢到和他们有关的所有记忆。
年轻的时候很多东西不懂,或者说是不想去懂,不想去考虑太多在我们身边和身后的人,甚至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厌烦,只想回到属于自己,与他们毫不相干的生活。
可是直到一天,你发现他们真的消失,以你无法接受,没有关系的方式消失了,你是不是就只剩后悔,和你想付出所有代价但仍然无法挽回的伤感呢?
其实和父母之间哪有那么多的仇恨和埋怨呀!只是我们习惯看见自己,而忽视父母。
我们总以自己的感情为先,我们总把自己的不幸际遇与家庭捆绑,我们总觉得原始家庭的不美好就是父母的罪恶。
但有时候也要看看自己,我们是否想要去改变,而不是一味的逃避,我们应该接纳家庭的本来面目,它或许不那么美好,不那么如意,但是只有真正去接纳才能获得情感上的自由和释然。
就算有一天他们不得不离开,仍然会有遗憾,但是带着爱和希望的,我们也不会一直困在失去的痛苦和无关之中,我们才更能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才会步履不停地接受所有的“来不及”。
作者简介:小不,90后佛系女青年,喜欢自由,喜欢胡思乱想,希望活得温柔有趣,希望人生从不设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