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张堃森的第1篇原创文章
内心强大,人格独立。
是可以不依附任何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了著名的人生三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独
是成大事者的人生境界
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决策、
是思想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独立。
独立是一种美德,应该是任何一个人类个体,乃至于依附于人类的动物个体都应该有的优点。
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中,开始学会和自己独自相处,是步入成年人世界的第一步。一旦毕业离开学校,请尽量争取独自居住。
当一个人能够脱离群体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因而独上高楼而感到孤独的时候,正是人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是成就人生的第一种境界。
为什么“独”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种境界呢?
早在1979年
美国的教育重视音体美,忽视数理化。
美国的学校课堂乱如集市,下午一点钟就放学回家了,结论是美国的基础教育病入膏肓,再过二十年,中国的科技必将超过这个所谓的超级大国。
中国的学生是世界上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最勤奋的学生,他们的成绩远远超过美国学生,可以预测,再过二十年中国的科技必将把美国远远地甩在后面。
三十多年过去了,美国病入膏肓的教育又培养了8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且,作为创新型国家,它的科技继续领先世界。
中美教育最大的区别是中国讲纪律,重集体,重掌握知识的成绩。
美国重个性、鼓励提问,鼓励创新。事实证明,独立的创新素养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
如何独立
心理上独立于父母。不再把父母理想化。
在我们小时候,会觉得父母是无所不能的巨人,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会渐渐意识到他们也只是凡人。凡人的能力是有边界的。
长大了,就不用什么都跟父母说,报喜不报忧更好。你越大,遇到的困难他们可能越解决不了,告诉他们只是徒增焦急和难过。“不说”是爱和体谅。
如果你开始“自己扛”一些事情,你就开始了自己的成长之旅。很早就开始自己扛事的人,在朋友当中也不会依赖他人,而是可以替朋友分担之人。
不以父母的观点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
独立的成年人有稳定的三观,会使用逻辑工具,对于是非和利益的判断,他们有一套自己的标准,绝对不会完全依赖于父母的见解。
不需要依靠父母的激励来给自己动力。
如果要做一件事情,来自父母的激励是锦上添花,但绝对不是我们行动的必要条件。
我们判断一件事是安全的、是对的、是有利益的,那就可以去做。“我本身”应该是最重要的。
如果你成年后活着的意义仍然是父母的期待和赞许,你在做各种事的时候都会动作变形。
不沉溺在对父母的怨恨中。
不是去责备和归咎于原生家庭,而是尽快从精神上去脱离它。
把自己的问题完全推给原生家庭,然后彻底自暴自弃下去,这也是不独立的一种表现。
要知道父母伤害的是过去的你,你还可以把握现在的时间,保护未来的自己。
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要自己做决定,事后结果好与不好,责任都要自己承担,千万不要对父母说“都怪你们当初没劝我”。这句话只要说一次,你就会退步成父母的附属品。
何为人格独立的成年人
人格独立的人自律、自尊、自信、自强,内心强大,他们擅长独处,懂得取悦自己,可以很好地处理自我的关系,可以不依附任何人。
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从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和异样的眼光。他们不会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有主见。有独立自主的内部评价体系,遵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同时他们也愿意倾听别人的声音,不固步自封,独立思考后愿意采纳别人的意见。就像行军打仗,如果发现走错路,立即转向,毫不迟疑,从不维护自己的正确,毫不在乎自己的面子。
不受他人情绪波动的影响,从不忌讳残忍的坦诚,不同情自己的遭遇,不会有自怨自艾的情绪。永远对自己忠诚、坦诚,真实的活在人世间。
高自尊是自我评价高,不是傲慢。习惯独处也并非孤僻,而是选择,因为话不投机半句多。
独立是做事能独当一面,不是不能和人友好交往,反而独立的人能更好的与人相处。
人格独立是受欢迎的基础。只有当一个人实现了人格独立,他的自信才能内化成一种个人魅力,不会随着外部环境和评价的变化而变化。
还有自律这件事我们越早做到越好,也应该尽早做到。不需要父母,自己就能管得住自己。自律的品质本身充满强大的力量,如果你拥有它,你的父母自然会对你抱有更多的尊重。
不要跟“不独立”的人做朋友。
不独立的人一定都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我有麻烦,是你我共同的。如果你有麻烦,我是我,你是你,我会脱开和你的连接。
判断一个人是否独立,看他是不是严重依赖自己的父母;有没有情绪化的表达;在处关系时没有界线感。不独立的人往往自己能做的事情也要推给别人,自己能拿主意的事也要问别人。如果你不能确定一个人是不是独立,那他一定不独立。
对于“心智未成年人”,金庸先生笔下有个角色塑造得特别好,就是郭芙。
郭芙到三十多岁四十岁,都没有学会独立。遇见麻烦,她就会把身边的一切人拉下水,事后又咬牙切齿,她一张嘴的逻辑就是:
“我是砍掉了他的手,但是我已经给他道歉了啊,你们还想我怎么样!”
不独立的人,做朋友是烂朋友,做情人是烂情人,当妻子当母亲都是差劲的角色。
你会发现这样的人一定有这样的特点:
如果有麻烦,是你我共同的。
我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是一体的,绝顶亲密。
你遇到麻烦的时候,我是我,你是你,我会脱开和你的连接。
有的人无法抗拒这种不独立的人,最好的办法是早早把对方排除掉,在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就先做筛选,如果发现对方是一个“心智未成年人”,那就根本不要和对方有更多的交情。
择友也好,相亲也罢,都应该挑选有独立气质的人。
“心智未成年人”
独立的人描绘自己的感情是这样的:“有你真好。”
不独立的人描绘他的感情是这样的:“没有你,我不能活。”
一个人爱自己更多,才是比较健康的心态。“有你真好”就是“没有你我也能活,虽然没这么好。”
“没有你我不能活”的另一面往往是“离了我,你也别想活。”
如果你不能确定一个人是不是独立,那他一定不独立。
如果你有疑问、拿不准,那他一定是一个心智未成年人,一个不独立的人。
对心智未成年人,该舍要舍,该断要断。成年人应该跟成年人一起玩,更容易成事,活得也不累。【比起我们,我更在意我】如果没有我,何来我们。反之亦然。
当你排除了身边绝大部分心智未成年人,剩下的可能就是人格独立的成年人。成年人只能筛选,不能教育。伴侣朋友合伙人,都是如此。
“我们都是必死的凡人”。因为时间有限,资源、注意力都有限,意味着稀缺。鱼与熊掌不可得兼,这个时候我们必然面临选择,选择就有标准,选择的标准就是歧视,歧视就是区别对待。
在A、B之间我选择了A,就是对B的歧视,因为凡人注意力有限,选择不可避免,所以歧视不可避免。歧视就是区别对待。
如我把注意力给了心智未成年人,意味着失去了一些结交人格独立的成年人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在我看来,这就是很不理智的选择。不选择什么往往也很重要。
选择本身就是一种高自尊能力。请善待自己,远离烂关系。
任何时候都是如此,只帮值得帮的人,所有伸手党、不走心、应声虫、爱哭精、圣母心的、无脑求助一律视而不见,离得远远的,只和独立思考、有观点、有头脑的健全人格的人结交、联盟。
虽然这意味着我会失去很多理解他人的机会,但是对于心智未成年人,我也没有太大兴趣。因为他们不配,不值得,我们凡人时间有限,应该尽可能的选择做值得做的事情。
人生总体的指向是成为独立个体
你选择,你承担,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能不屈从于别人的意志,能做到这些就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成年人。
而只有内心强大,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决策、
可以不依附任何人,才意味着强大的人格,才称得上人格独立。
从长远来看,人生始终都是孤独的。有人陪伴的时光永远只是生命中的一小段,剩下的大量时光需要一个人独自面对。不是压力,不是挫折,不是失败,自己和自己相处才是人生中最大的挑战——这大概就是人格独立的最大意义。
我说的是对我有帮助的观点,欢迎你独立思考和批判使用。
直接使用前人发明的轮子,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
END
作者:张堃森、理性、从容、进取的00后学者、终身学习者、马拉松跑者、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若是成真,证明自动完成】
感谢您的喜欢与转发!
和你一起
做知识的游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