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B站视频《后浪》刷屏,同时抨击后浪的文章也火了一把。
我开始心里有些恼,好好的被长辈鼓励下,怎么又变成喝毒鸡汤了呢?
后面一想,这对自己是个难得的机会,冷静下来,看看别人跟自己观点不同,是哪些的不同?为什么大家会有这些不同?
作为一个从小被长辈抨击长大的我,对于一篇长者肯定鼓励后辈的视频是没有什么抵抗力的。自然也不会觉得人家是高高在上,只是单纯的当作鼓励。类似于:你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继续加油!我们支持你们。这之类的。我感觉特别美好,温馨。
看过反对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大概说了3个方面的质疑,或者说是担忧。
1.视频中说:很多人,在童年就进入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我看完这一句之后,想到的是,是啊,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可以进行很多的训练,也知道自己的天赋所在。这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便利,同时也可以进行更多的选择。我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为之坚持。在互联网的普及下,我们可以和更多志趣相投的人在一起讨论。)
另一种解读:心灵的成熟与欲望的满足毫无关系。
这个观点我也挺赞同的但我觉得这和原文并不矛盾,如果非要严谨的话,那我觉得可能把不惑之年,换成更多选择的权利会更好。
视频中说:弱小的人才习惯讽刺和嘲讽,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惜赞美与鼓励。
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第一反应是用积极的言语造就他人。当我对自己有着过多苛责与批评的时候,除了反思要记得多鼓励自己。
另一种解读:讽刺与夸奖是表达方式,这不能评判强弱的标准。内心自由与独立才是强大的指标。
坦白说,我很喜欢这样的结论,但这个结论也让我有更多认知。但针对我,上面的那句话,对人对己多一些鼓励,赞美,支持,是一种强大我也是很认同的。至于喜欢讽刺,或者讽刺动机目的,这个人是否强大我不太清楚。
2.视频中说:因为你们,这世界上的小说,音乐,电影表现的青春不再是忧伤,迷惘,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谓惧。
在看到这一句是,我脑海出现两个背景,
a:B站背景,b:疫情背景
B站,最初是一小群年轻人的小众文化平台,甚至会被贴上各样的标签。但这个自由的平台,却有很多文化的力量。大家自由交流,你也在上面可以看到很多新的东西,大家也会在上面无私的分享很多东西。正是有一群人的坚持,这个平台造就了很多人,也帮助了很多人。
这次的疫情,曾经不被看好的80,90积极的参与。很多肩负要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也很影响我。(当然,疫情之前,其实主要是大家一起抗击疫情,我提出我心里产生的背景,只是在于这些对我的影响。)
另一种解读:实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否则解放的算是欲望。
这个观点,还在思考之中,和前文的联系是什么?但依旧和感谢,因为观点不一样,可以思考更多。
后浪是不是一碗毒鸡汤?对于我而言不是。我所感受到的,只是长辈们的鼓励和支持。
我不愿意被代表,也不代表别人。但保持自己的立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