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内在北京地铁碰到两次邀请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的情况,都是创业者。
第一次是一个高大的男士,有点壮,白净。等车的当儿,对方找到我,手机上展示着一张团队的照片,个个朝气蓬勃,有些有IT范儿、有些有学究气质。他开口说:你好,我们是一个创业团队,主要做营养餐服务,请你关注一下我们,谢谢支持。
邀请简明扼要,态度诚恳。我问他这个效果好么?他说还不错,用心做还是会有收获的。可惜当时地铁上网络不好,上了地铁之后二维码还没识别上就失效了。
第二次是在地铁上,一个穿着像服务员的女生邀请我,手机上直接展示着二维码,也说的是创业团队,声音极低,并且没有说产品或者服务是什么。其实她是一路挨个儿邀请,基本都被拒绝了,别人一摇头,她立马灰溜溜地转向下一个,那场景就像地铁上乞讨的,估计很多人都没能听清楚她说的是创业团队。
这两件事情给我感触很大。前者是做了充分的准备,以成熟的口吻寻求支持,这种寻求带有合作的性质:即你关注我,我给你提供服务。不到两分钟的时间里足以看出他的自信和坚韧。后者则是以一种“行行好”的仰望姿态寻求帮助,没有目标地全车撒网询问,按行业术语说她都没能弄清楚她的目标用户是谁。
先不论他们的推广方式如何,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这两者的勇气。或者说是这座城市给予了他们这种行事不同却相同的勇气。在这座城市里每天都会上演这些“寻梦”的戏码,每天都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流涌入这座城市加入“寻梦”队列,这座城市最不缺少的就是梦想,缺少的是带有坚韧的勇气。
从0到1还是从1到N?
我想起了最近一段时间接触的几个项目。
有人为了实现梦想拿着手机挨个邀请别人扫描二维码;也有人为了实现梦想拿着几页ppt在口若悬河地给投资者画大饼;与此同时在城市的某些角落有好几十个项目已经烧完钱,弹尽粮绝地宣布破产,也有好多项目在走向破产的路上,当然也有个别可能在梦想成为明天的BAT,但是明天的BAT还是否是今天的BAT尚不可知……
这座城市在每个时代都拥有成为谈资和膜拜的商业楷模。成功,在和平年代最是值得抛头颅洒热血,无处安放的欲望顶着人生价值的外衣既不愿屈服于生活的苟且,也无法洒脱地追求诗和远方。
逐利的资本,全身散发着荷尔蒙在不断的流动,夹杂着欲望和梦想在这座城市里不断地发酵。
很多创业者将彼得蒂尔的《从0到1》奉为创业圣经,却不停 Ctrl C,然后Ctrl V,重复着从1到N。这个copy-paste的“黄金时代”貌似要过去了。
终究还是勇气
反观地铁里的这两个案例,却发现这种勇气和执着难能可贵。或许过几天,他们发现这种“地推”方式获取用户的效果不佳,可能得推翻重来,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不断试错;又或许他们从中优化出一个很棒的推广方案。不得而知。
从0到1本就不容易,所幸这座城市能容纳下各种梦碎的声音。对创业项目来说,这是一座从1到N的城市;对一个人来说:它恰是一座从0到1的城市。这座城市没有耐性让一个项目不断试错,对一个人的成长却提供无限的试错机会。
如果是一个已经走过从0到1的创业项目,在这座城市,资本则能迅速地将其从1到N;如果是一个仅仅背着背包的追梦者,在这座城市里将会迅速地蜕化,从0到1:要么破碎、彻底苟且,要嘛茁壮成长、顶天立地。
十多年前的时代红利期已经过去了,还有梦想的人会特别感恩现在这座看似残酷但包容力更强的城市,因为它愈发显得真实了。就像真正的剑客,喜欢的是真实不吹嘘的江湖,被打败是人生常事,回去重新修炼就是。人生不就是鼓足勇气,脚踏实地地修炼,搞砸了之后咬咬牙重头再来么?
文:爱吃虾,本文归【Nonsense23333】所有,谢绝非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