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午夜的零点时刻起,新的一天就已披上了新衣,弹了弹衣袖上的灰尘,抬起头来,扬起步子走上了新的路。
时刻表,工作表,计划表,休息表,分分钟分割了新的一天的血与肉。上一秒消失的时间在加速着新的一天的心跳,上一件完成的工作在凝结新的一天的心头血,上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在提醒着新的一天的进程。
如果按部就班地过,是缺乏激情,但有规律,长时间的规律,就成了习惯。都说习惯决定命运,其实是规律在束缚住命运的翅膀。
人有思想,成就了高度,人有情绪,归整了生活。
自古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如今也有各种不同的情绪分类,及其特点。情绪贯穿了每一天,每一秒。只要一息尚存,情绪与呼吸同存。但存在,不一定会被意识到。待到意识到时,唯恐为时已晚。
故事的发生,涉及到的有,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情绪的产生,也涉及到几点,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对象,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生理因素。
人与机器不同,人有感情有情绪。但人与机器的相同之处在于,人的组成最开始源于部分的结构,血管,血液,肌肉,骨骼。情绪的产生依赖于生理基础。人的身体里藏着乾坤,人的脑海里装着世界。
情绪有喜有怒有忧有愁。怒时,脑海里一片空白,毫无生机,只有身体机械地在运作,至于是在如何运作,只有当情绪平息后才知道。喜时,脑海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身体的各个结构都在欢悦地闹腾。忧时,脑海里铺了一张无数节的网,身体被包裹在里面,空气都是稀薄的。愁时,脑海里漂荡着千帆,却不知航向。
与情绪握手言和,不是去祈求,也不是去屈服。而是去谈和,因为情绪也是有感知的。虽然情绪产生的一部分原因是在于生理方面,比如激素等等,但大多数的原因在于一件事处于什么位置。思想的结构就是认知的形成,一旦认知结构确定了,想要改变,也要费些功夫。
情绪的产生,大多数是在反映某件事在其心理的重要性,类似与沙赫特辛格的情绪理论。先是评估,然后才是反应,反应的客体就是情绪的产生。
如何言和,关键在于两点。其一是:评估。一件事本身是无情绪的,之所以有了情绪,是因为人与事件的联系中产生的关系。评估一件事的各个方面对其生活的影响,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去固定事件的位置。如果产生了对自身不太好的情绪,适当地调整事件的位置,再次确定其对生活的影响,让事件成为合理化的事件。
其二是:锻炼好身体。一切的心理活动的产生依赖于生理基础。有时间的话,去做一分钟的放松操,进行一分钟的深呼吸,调节好身体各个部分,整体大于部分,一个好身体不仅有利于把握情绪,也有益于长寿。
新的一天在转动的齿轮中,上演着新剧。新的一天的生活都在自个的手窝里,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