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特别热,茶茶跟着奶奶出去玩,非常热,回来就要脱衣服,我把他外面穿的衣服都脱掉,只剩下秋衣秋裤了。可是他却不乐意了,不停的扯着他的裤子,我好奇的问他,还要脱吗?他也不说什么,还是不停的扯。
然后我就明白,他是想把牛仔裤穿上,把里面的秋裤脱掉。我把裤子给他选,他就指着牛仔裤说穿,我们大笑,原来孩子也爱美啊,索性也帮他把秋衣脱掉,直接穿上卫衣。
换好衣服后,我们带着他出去玩,刚把他放下来,他就说要拍照,我拍了几张,就换了个地方。然后我说茶茶来,再拍几张照,他就开始摆pose,时而蹲着笑,时而站着把手揣在裤子袋里,让我觉得很有趣。
茶茶虽然是个不到两岁的男孩子,我今天才发现原来他也是很会耍帅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想想这么大的孩子其实已经有自我意识了。如果你想要和茶茶亲近,说几句好话就很容易逗他笑,分分钟就能和你逗乐,因为他能够分辨出这是好话。
茶茶在我面前也是个小大人了,我们说什么,基本都能听懂。有时候我们只是下意识的以为他什么都不懂,或者说是我们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样的结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茶茶是个孩子,他想做的事情真的很多,而且几乎时时刻刻都有新鲜想法,我会选择性的让他多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毕竟他不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不过他非常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许是因为他在模仿大人。
茶茶即使是个小孩,内心也有很多想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何况是大人呢?想做的事情同样有很多。只不过茶茶是小孩,他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如果你想让他改变想法,给他点新鲜东西,也就能转移注意力。可是我们有时候却总是被自己想做的事情给限制,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
我们心底最根本的都是想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过着想要的生活。可是往往不是如此,我们有时候做的更多的是我们该做的事情,而这并不是是我们真正想做的。
如果这件事对于一个人来说没有身体伤害,也不会造成极坏的后果,我会选择性的让茶茶在还能肆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时,尽量让他去做,因为我明白他长大后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阻力。
既有来自外界的阻力,也有来自于自己心中的阻力,我们已经很难再肆意的做自己内心想做的事情。我们惧怕他人的眼光,背负着家庭的责任,必然不会毫无顾忌。
因为疫情,学生都在网上上课,就我所知的不少人上网课效果都不佳,有些甚至几乎不上网课,更别提课后作业了。疫情对学生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考验你是否自律,考验你能否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完后再去做自己想做的追剧玩游戏等事情。
周末安排周练,即使是考试,也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我只能每天尽所能的督促学生学习,可是他们给我的答案还是不想。
不得不说,我们想做的事情总是和我们该做的事情有所矛盾。可这也正是我们和其他人拉开差距的原因。当我们能够在想做和该做之间,多把握住做该做的事的时机,日积月累,效果必然会越来越显著。
我会给茶茶做他想做的事情的自由,因为他现在没有一种紧迫感,哪怕他现在说话不那么流利,技能学得也不好,可我也没有办法让他明白什么是一种紧迫感,或者面临着多大的竞争。
我们看看电视,玩游戏放松的时候,这是很容易让人身心愉悦的事情。可是一旦成为常态,就容易消磨人的意志。我们心里想做的事情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当我们有现阶段该做的事情时,应该抓住这个决定性时刻,该做即做。一念之差,要么是沉沦,要么是充实。
所以耍帅的茶茶,我会尽可能的让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是当你长大后,我更希望你该做的事情正是你想做的,或者说把你目前正在做的,或轻松或辛苦的事情都当作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做一件事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