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的浅草观光中心,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是一个要求建40米高,位于下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商业街,浅草区是以浅草寺为中心的。
浅草观光中心大门面对雷门,浅草观光中心的设计理念是由平屋堆积而成的,灵感可以理解为是城市的组合,隈研吾发现社区的布局上,是由各种微小元素聚集而成。隈研吾对浅草观光中心的设计理念便呼吁而出,将甲方要求40米高的塔楼,理解概念为层叠的小尺度建筑。
平屋的灵感来源则是日本的传统建筑,更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而现在的建筑,多在符号学和风格上多做文章,设计师希望可以设计出大家都可以欣赏的建筑设计作品。
设计师的整体设计可以看出一种‘消解’,这也是隈研吾设计师一贯的理念。如何利用天然的材料创造空气感和开放的充满阳光的空间。顷刻感和脆弱性是建筑材料魅力的基础。体验性建筑,更倾向于主体与客体间参与性体验。隈研吾的建构思想表现在两个方面,隈研吾擅长用格栅板条,在整体的建构体系下,不断的尝试和解读间隙,从而达到将建筑消解于环境,融入环境。
浅草观光中心的外墙的存在削弱了地面与屋顶之间的关系,建筑师通过百叶系统消除外墙的这种感觉,通过缓解垂直立面的压迫感,可以更好的强调建筑物的底部和顶部,这就用到了上述的格栅板条。
模糊感,在仲见世商业街,我们可以看到由雷门进入,中间是一条轴线,轴线两边是一个一个的门,一个门不会建立封闭的边界,而一连串的门,在功能不同的空间之间,创造出模糊的过渡,这个观点也是设计师的建筑哲学的核心主题之一,隈研吾认为在垂直和水平方向聚合层状的元素非常有趣,可以营造一种渐变的效果,以此影响人们的感受,认为这种空间设计法非常适合像这样的城市区域。
下面要说一下内部空间的设计,利用不同的材料去营造空间质感;螺旋式的内部空间结构;与整体概念的统一,营造出微小物体散落在三维空间。
其中比较突出的椽子的设计利用,隈研吾融合了结构和非结构元素,超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条条框框,通过将椽子暴露在外,作为可视化元素,营造出一种渐变的效果,并且可以在空中指示方向,使它具有突出空间密度和透明度的效果,这种方式和上述的栅格板条类似。
还有一个突出的是墙的设计,不同于传统的厚重的墙体设计,隈研吾把空间中的墙设计成一种家具的感觉,是动态的,用用轻盈微小的元素来营造整体空间质感,整个空间所有的东西都是由微小轻盈的元素构成的,像是设计很薄的台面,薄钢板设计的展示台,这些细节方面,让人产生一种这些轻盈的感觉,物体像是漂浮或散落在空间之中。
最后我觉得还是要思考一下,这种设计,其实在这个案例的学习中,隈研吾对于空间的理解,对于人与都市环境理解,对于城市的理解,这个还是很值得去探讨学习的。肯定不是只有这一种想法,就拿城市来说,城市未来设计成一个可以四处游逛的空间,这个理念是否可行,而且感觉很复杂,治安之类的,在加上生活节奏这么快,社会大家越来越孤僻,日本的宅文化又那么盛行,还有就是艺术究竟是融于大众的好,还是略高于大众的好,如果所有的艺术都变成了普遍认知,那是否艺术也该升级了呢?这些都不太懂,只是我的胡思乱想,也很欢迎大家和我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