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容易逮着个空闲周末,与妻回老家玩耍。起个大早,赶个早班车。将要到家时,天下起了雨,哗啦哗啦下的还不小。透过车窗,看到道路外迷迷蒙蒙的梨树林。梨蛋子们已套上了赭红色的袋子,雨淋后更加湿溽暗沉,扎眼惹人。
下车后找个店家的凉棚躲雨,不一会就看见父亲开着电三轮自雨帘中穿梭而来。父亲将车停下来,掀开雨披帽兜,半眯着眼笑着说:这雨下的好,夜里捉爬叉就不热了。
这爬叉就是从地下钻出来爬上树干的小东西,是蝉的若虫,它是石家庄一带的土叫法。每年阳历的六月底七月初,爬叉们开始出洞上树,经历脱壳羽化,变为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了。然后在整个八月里鸣叫求偶,结婚生宝,待到夏末秋至,已是又一个繁衍生息的物种的轮回了。
蝉在古代文人心中,是高洁清廉的象征。还有不少美好的寓意,于是人们常将玉蝉佩戴随身,或作礼物馈赠。
不过,我们现代人都知道,这小东西可不像古人认为的那样以饮酌晨露为乐。它的一生,在地下时以树木根系的汁液为食,爬树上时吸枝干叶脉为餐,是个大大的害虫!
这家伙虽是扰民界的大流氓,林园里的伏地魔,但它浑身都是宝啊,高蛋白低脂肪,蝉蜕可入药。那么,许你不仁,就别怪我们不义了。哈哈,降妖法器伺候,什么大容量蓄电照妖灯,半储水塑料困妖壶,还有宽幅透明溜滑滞妖带,统统带到田间地头。
这天刚下了雨,不怎么热。我与妻是第一次捉爬叉,兴奋的很,没七点就来到自家的梨树林子。
…
未完待续^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