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姑娘的简书,很高兴姑娘能够合理的安排时间。可能受我的影响,孩子很少睡懒觉。暑假里做题,看书,码字,安排的井井有条。在文中她感慨原来早起可以干这么多事情。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爷爷。
一早三光,一晚三慌,这是爷爷在世时经常说的话。
此刻,我的眼泪已经留了下来,虽然他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了。
爷爷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和奶奶一起拉扯起七个孩子。生活很不容易,据大人讲,爷爷还给他的两个叔叔过继了。当时生活特别艰难,过继的这两家的姑娘还经常回家来,又住又吃的,使本来不富裕的生活,显得异常艰难。但爷爷没有抱怨,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记得大人说过,当时生产队记工分,由于姑姑们都上高中,劳动力少,但爷爷没有和别的农村人一样,让姑姑们辍学,毅然决然的让她们继续上学。姑姑们后来应为上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走出徐水,成为了有铁饭碗的公家人。
由于四个姑姑都在石油部门工作,单位效益很好。过年过节的大兜子小兜子的往家拿。可是羡煞了旁人,直夸爷爷当初的决定是正确的。
再后来,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住院吃药什么的,四个姑姑也帮了很大的忙,使爷爷奶奶的晚年生活很安心,幸福。
爷爷走了,但这句话却留在我印象深处。干什么事都早一步,即使每天上班也一样。没有早自习时也7:30到校,要的就是那份从容,我想这得益于爷爷的那句话。
爷爷,我想你了!
一早三光,一晚三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