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正午,出了写字楼就觉得进了一个蒸炉,整个城市都被扑面而来的热气所笼罩着。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得不和同事一起“出差”(我对正一起写小说的队友们说,这么热的天气,在我的概念里,只要出公司门,就叫出差)。
一路上和同事聊起了大学。他说大学对女生而言,真的是一个很好的化妆平台。他的一个好朋友,中学时候看起来很一般,但时隔两年,当他去到她所在的城市,他在车站四处遥望的时候,她已经站在了他的面前。他说:“看到她的时候,我惊呆了,美得像是整过容。”
大学的确是一个大熔炉,在这个大熔炉里,很多女孩子学会了化妆,学会了装饰自己。
化妆可以让人瞬间变得漂亮很多。皮肤看起来白了一些,眼睛看起来大了一些,但言谈呢?你的目光呢?这些也是化妆就可以改变的吗?
答案,或许是否定的。我更愿意相信,那些变美的女孩儿,并不是因为化了多少妆,而是在大学很多的闲暇时间里,他们学会了提升自己。哪怕是听一首从未听过的音乐,看一本极少看的书,走一段不曾走过的路,这些都该是美丽的见证。
毕竟,气质是渗入骨髓的东西,所有那些令人艳羡的优雅与坦然,总要接受一场岁月的洗礼,洗去身上的稚气与浊气,才变得历久且弥新。
02
公司有一位女同事,个子不高,也很瘦,皮肤很白,平常话很少,但只要一说话,总是平静又温柔。另一位同事告诉我说她一开始会把人拒于千里之外,慢慢地,才会有所改善。我想这大概就是慢热型吧。
不会因为你好或者你坏,而急着去跟你做朋友或者给你贴标签。也不会因为你富或者贫,而表现出什么不一样。她只需要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好,仿佛就拥有了全世界。
平常有时间了去看一些剧,或者是悲剧,或者是戏剧,都好;不想路上走得太远,就看一看自己喜欢的文字,看一看想看的书。工作起来静若处子,她安安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写点什么。聊起古希腊悲剧的时候,聊起《牡丹亭》的时候,她又动如脱兔,妹妹描述起故事,她总是那么地神采飞扬。
看吧,她的确把生活过成了诗的模样。一样地生活在这个迷离的都市,她却守住了自己的一方净土。
03
在北京看房的时候, 我对中介说,房子这么贵,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养得起自己。
中介说:“找个男朋友啊,让他来养你。”
我先是怔了一下,“被养”吗?
当我静下心来想的时候,才发现其实不顾那么多人的反对,只身来到北京,不就是不想再被爸爸妈妈养了吗?做一个坚强而独立的女性,自己的标签里不是别人的附属品,而是独立的自己。
被养?我告诉中介:“我不喜欢被养。”
自从毕业后也时常有人跟我说,直面现实吧。这就是现实!
但我也实在不明白,所谓的“这就是现实”,“这”又是什么呢?
我知道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社会,但在等电梯的时候,我看到有人会主动帮残疾人推他的轮椅;在地铁站台里,上下楼梯的时候,我看到有人会主动帮一些行李比较多的人搬运。我还看到有人因为街边的一首歌而感动得痛苦流涕,有人因为边上来了一个小孩子,而把刚点上的烟熄灭在了脚底。
如今,我在他乡的深夜写了一些文字,努力地做着自己,也努力想去守护些什么。
那你呢?需要被养,还是,在告诉别人直面现实吧!还是,让我们一同相信一同寻找并一同守候,属于我们的净土。